對於朝鮮來說,發生在大同江上的交鋒算得上是一場久違的勝利,哪怕朝鮮軍隊僅僅只是由水師艦船在江面上執行人員運輸和監視任務,從頭到尾都無一人登上那三座島嶼,並沒有直接參與到作戰過程中,這也不會妨礙位於大同江一線的文武官員們替自己攬功請賞。
自戰爭開始以來,雖然朝鮮軍在北方也曾嘗試過抵禦清軍入侵,但基本上都收效甚微,一直被清軍按在地上摩擦。北方失守的幾座城池已經讓朝鮮損失了數千兵馬,然而朝鮮守軍給清軍造成的戰損卻是根本拿不出手。這次在大同江上一舉殲滅清軍千餘人,也足以讓目前在朝鮮國內政壇聲望岌岌可危的主戰派穩住陣腳,重新獲得國王李倧的信賴。
至於參與此次行動的聯軍部隊,倒也不會與朝鮮人去爭搶戰功的歸屬,他們更看重的是戰爭結束後所能從朝鮮獲得的長遠回報,至於戰功,既然海漢人都沒打算去爭,他們就更沒有必要出頭了。
而王湯姆對此的平靜態度則是有更深層的用意,畢竟海漢目前也需要替朝鮮政壇的主戰派抬一手,以便能從朝鮮獲得更多的後勤支援。這個功勞就算讓朝鮮人據為己有,但真正知悉內情的高官們還是會意識到他們的功勞都是由海漢所提供,想要將勝利延續下去,那就必須要配合聯軍的指揮並滿足海漢提出的各項要求。
與清軍日益艱難的補給狀況有所不同,整個大同江以南都可以算是聯軍的大後方,而為了能夠抓牢聯軍這根救命稻草,朝鮮朝野上下也竭盡全力滿足聯軍所要求的後勤物資。沒有陷入戰火的江原道、京畿道、忠清道、全羅刀、慶尚道等南方地區都被朝廷分配了物資籌集任務,可以說整個朝鮮半島的南部在過去這兩個多月的時間裡都在為聯軍的備戰工作而運轉。
儘管朝鮮人做事的效率的確不太高,其間還有很多因官僚體系所造成的無法避免的遲滯,但以半個國家的力量來為聯軍提供物資保障也還是綽綽有餘了。至少在食物、被服、藥材、帳篷等生活物資的供應上,聯軍目前還真挑不出什麼毛病來。光是作為食材跨江運至基地的豬牛羊等家畜,每天就多達上百頭之多,而這還僅僅只是供應陸軍的部分而已。
良好的後勤保障讓已經在朝鮮境內待了許久的聯軍一直保持著不錯計程車氣,甚至有很多獨立團的官兵認為在朝鮮期間的待遇要算是海外作戰中少有的高標準了。
當然了,相比得到優厚待遇的聯軍部隊,被朝鮮派到大同江基地參與施工建設的民夫可就沒那麼好的命了,他們所能得到的就是最低限度的生存保障。在前期居住條件尚未完善的時候,所有的帳篷都必須優先提供給聯軍部隊,大部分朝鮮民工只能幕天席地住在工地上,甚至連一張墊在身下的草蓆都沒有,伙食方面更是不能與聯軍相提並論。
不過即便如此,對於普通朝鮮人來說,這也總比整個國家淪陷後被清國的蠻人貴族奴役要好。畢竟給聯軍做苦役就只是幾個月的事,咬咬牙也就過了,要是讓清軍繼續肆虐下去,那可能子子孫孫都只有淪為奴隸了。
當然了,這樣的思想意識並不完全是由朝鮮民夫自行形成,海漢的民政官員在這期間見縫插針的宣傳工作也同樣功不可沒。
劉尚在接到調令從廣鹿島來到這裡之後,便承擔起了籌劃和實施宣傳工作的任務,同時還得負責對本地數量眾多的漢人難民和朝鮮民夫的日常管理。不過好在這裡有獨立團充足的兵力維持社會秩序,他所作出的絕大部分決策都能比較順利地得到執行。
為了要趕工期,聯軍從遼東地區擄回的漢人難民,有大約三分之二被運到了大同江基地進行安置,但實際上這個地方除了能從大同江裡撈些水產之外,並沒有足夠的糧食產出能供養如此之多的人口,所以這些漢人難民的口糧也同樣是來自於朝鮮的供應。
當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