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尚手下的宣傳幹事們會告訴這些漢人難民,他們所得到的一切生存物資都是因為海漢執委會的仁慈決定,而今後是否能夠加入海漢國籍,安排去條件更好的地方定居,那就要視他們在大同江基地修建工程中的表現而定了。換句話說,只有幹活最賣力表現最好的人,今後才能有機會被安置到生活環境最好的海漢本土在宣傳幹事們的口中,那裡是一片繁榮且安全的海外樂土,只有真正效忠海漢的國民才有資格在那裡定居。
對於這些剛剛脫離清國奴役,但仍然前途未卜的漢人難民來說,海漢官員的說辭就像是黑暗裡的一道光芒,讓他們對未來有了更多的期望,也對當下的勞動安排有了更多的動力。
劉尚在遼東已經待了不短的時間,對於如何調動漢人難民的積極性,讓其服從殖民地當局的管理,已經有了非常豐富的實際操作經驗,當下將這些經驗運用到大同江基地的日常管理上,也收到了相當不錯的效果。不過作為他個人而言,其實不太想長期留在異國他鄉工作,哪怕是回到遼東或者山東也要更好一些,畢竟那裡算是真正由海漢掌控的海外殖民地,而不是像這處暫時由朝鮮託管給海漢的地皮。
當然或許一段時間之後,這個地方就會變成海漢的又一處海外殖民地,但至少在可預見的一段時期內,這裡還將繼續扮演軍事基地的角色。但劉尚對於加盟軍方一直都沒有太大的興趣,要不然錢天敦和王湯姆肯定會很樂意給他在軍中弄一個負責宣傳工作的文職官位。
雖然劉尚的編制不在軍方,但錢天敦對於他這種能做事的官員也給予了特殊照顧,除了能享受高階軍官的居住標準之外,每天的伙食也是在基地裡的軍官食堂解決,生活方面倒也還算是過得去。
在擊退了阿濟格部的攻擊之後,不但參戰部隊得到了來自指揮部的犒賞,就連劉尚這樣的文職官員也同樣得到了獎勵,晚飯加菜並有限量的白酒供應。劉尚也沒光顧著享受,倒是記著自己的本職工作,讓宣傳幹事們向本地的民眾釋出了勝利的訊息。
時隔不久,在平壤附近江面上與清軍交鋒的結果也傳回了基地,軍民再次慶祝了這次新的勝利,並且普遍都樂觀地認為朝鮮的戰局已經開始了逆轉,不可一世的清軍應該是時候為他們入侵朝鮮的錯誤決定付出代價了。
七月十日,清軍試圖在平壤上游四十里處組織夜渡行動,但因為被聯軍提前察覺到部隊調動,結果在行動期間遭受到突然來自上下游一起發動的夾擊,在江面上有近百名清軍無助地成為了聯軍艦隊的活靶子,而他們所乘坐的木筏在江面上轉向並不靈敏,也無法及時退出戰場,噸位較大的聯軍戰船直接撞上去就散架了。
僥倖在黑暗中穿過聯軍艦隊封鎖抵達大同江南岸的一百多名清軍也並未就此逃出生天,他們很快撞上了打著火把巡邏江岸的一隊朝鮮軍,並且迅速召來了附近的兩百多騎朝鮮騎兵。然後在騎兵的衝殺之下,朝鮮人終於贏得了他們在開戰以來第一次依靠自己的力量所獲得的勝利。一百多清軍僅有五人被俘,其他人全部死於交戰之中,而朝鮮方面僅僅只付出了三十人傷亡的代價,總算是在與清軍的交手中佔了一次便宜。
這次夜間渡江行動的失敗,讓清軍開始意識到他們在之前所用的渡江策略已經不太好用了,對手在大同江對岸所部署的巡防兵力要遠遠超過了前幾次封鎖江面的行動,清軍渡江的小股部隊很難在其頻率頗高的巡邏之下隱藏行跡。
目前的情況已經不是換誰來領兵指揮就能破局了,面對滾滾大江,即便是再勇猛的武將,也沒法憑著人力去對抗江面上全副武裝的聯軍艦隊。可以說清軍在朝鮮戰場上所有的被動,都是源於水面武裝力量的缺失,但即便是皇太極等高層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他們也依然沒有辦法在短期內改變這種力量嚴重不對等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