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9頁

村裡人議論紛紛,覺得這三件事都偏向知青,可他們心裡也明白,當老師當然更相信知青,畢竟他們確實比自己有文化。

自己的孩子給他們教導,心裡也放心,總比那些小學都沒畢業的老師好吧?

不要以為沒有這種事,其實真不少,很多教小學的老師,自己都沒讀幾年小學,教學質量可見一斑。

村裡讀過書的少,讀了書後又沒找到出路的就更少,像毛雲,她是初中畢業,可以去考考試,但她已經有一份工廠的工作了。

這就要她自己取捨了,目前來說,老師當然更體面,但工廠的工資更高。

她是這樣,村裡那少數幾個有文化的,也各有各的出路,不一定看得上村裡的小學。

所以毫無疑問,這些職位肯定大部分都是知青佔據,於是就有人有話要說了,&ldo;廠裡的職位給我們唄,不能他們又要當老師,又要當工人,這太不公平了。&rdo;

周支書皺眉,&ldo;哪裡不公平,都是要考試的,誰考得好誰上,這還不公平?&rdo;

&ldo;可老師有九個位置,廠裡還要挪兩個位置給他們,剩下我們村裡就只佔兩個。&rdo;有人不服氣道。

&ldo;誰說只有兩個,你們也可以去考老師。&rdo;周支書心裡明白,大部分人是沒機會的,他們大字不識一籮筐,還想當老師,做夢。

&ldo;我們當然考不上,但不能他們佔了老師的位置,還要佔工廠的位置。&rdo;這就是胡攪蠻纏了,但這也是實話。

眼見這三件事都偏向知青,村裡人當然會嫉妒。

桑語想了想,和周支書商量,&ldo;確保廠裡的兩個位置給村裡人,剩下兩個位置大家競爭,要是有村裡人能壓過知青,就錄取村裡人,要是知青考得更好,就錄取知青。&rdo;

&ldo;那肯定是知青勝啊。&rdo;周支書道。

&ldo;不一定,學識最好的那一批肯定會去考縣裡的中學和小學老師,要的人多,機會大。剩下的也會報考村小學,估計輪到廠裡,就沒多少了。&rdo;桑語解釋道。

&ldo;那不行,&rdo;周支書立刻反對,&ldo;你不是說要給廠裡培養人才嗎?&rdo;

之前司徒澤和桑語和周支書談過關於製糖廠的發展,既然w縣種植的甘蔗特別好,那這個廠就能長長久久辦下去。

他們規劃了兩年計劃,五年計劃,以及未來十年的發展方向。

周支書也知道,司徒澤和桑語不可能在一個村裡長久呆下去,他們肯定是會走的,那就得在走之前,培養出適合接受的人才來。

這也是這次招人的目的之一,為什麼一定要認字的呢,就因為招進來後,他們不止要負責生產,還要定時地跟著李文謙和梁生一起去跑銷售,跟著司徒澤去談合作。

只有認字的人才能幹好這一點,也只有他們親自帶出來的人,才會跟著司徒澤和桑語的規划走,把廠子安安穩穩開下去。

村裡人的好日子,未來還得看這個廠!

&ldo;您放心吧,就算考試的成績差點,只要腦子靈活,會比那些成績好卻死讀書的人好。另外我考察過,毛雲也是個人才,我真打算安排她也跟著出去跑跑。&rdo;桑語道。

&ldo;她一個姑娘家……&rdo;周支書遲疑,不是擔心毛雲做不好,而是一個姑娘出遠門,難免讓人擔心,怕不安全。

&ldo;當然不是她一個人,還會挑一個女同志和她一起,前期也會讓李知青和梁知青帶帶她們。&rdo;桑語其實有看好的人選,就是江月。

論口才和見識,江月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