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平和:“一百七十家,五十萬石糧,什麼時候的事?”
楊鶴一愣,趕緊低頭,自己也是口不擇言,怎麼把這事說出來了,但既然說出來了,就只能據實相告:“回陛下,是青海元帥府吞併河湟之時,官軍為保藩國屯於蘭州,固元帥府軍兵四出大掠臨洮,掠得糧餉頗豐。”
崇禎這時候才回過來味道,劉向禹在信裡說河湟今年豐收,豐收也就才打上七十二萬糧食,他們徵稅再多,就算能徵到一半,也就才三十六萬石。
搶了臨洮一百七十家,就弄到五十萬石糧?
崇禎險些暴怒,兩手扶著桌案哼哧哼哧喘了半天粗氣,才抬頭看向楊鶴,問道:“朕是不是做錯了?”
楊鶴心裡一突突,皇上不會也想學劉獅子抄家吧?
儘管他確實覺得抄家可能有用,但壞處也很大,搖頭道:“老臣不知,陛下說的所謂何事?”
好在,崇禎心裡想的跟他不一樣。
“二年,朝臣要捐俸助餉,朕不許他們捐俸,想著諸臣真心為國,興利剔弊,朝廷自受其益,不必捐俸言助。”
“三年,朝臣議中外七品以上官員捐俸助餉,朕心裡想的還是如此,仍不許他們捐俸。”
崇禎不是傻子,他知道自己的權力來自於哪兒,他只是不滿意,臉上帶著複雜難明的神情:“朕對官員士紳不算刻薄,人們為何就不好好做事呢,假使這五十萬石米糧供給軍隊,可供五萬軍隊屯兵蘭州一年,難道劉承宗還能搶得了他們?”
楊鶴不接這話茬。
沒人能把這五十萬石糧要出來,也不會有人願意把自家三千多石積蓄交出來。
如果朝廷要地方士紳捐錢捐糧,能捐一百石的就是國家忠良了,除非搶劫,否則沒有任何人能拿到這份糧食。
甚至就連抄家,也拿不到。
楊鶴心說,人家劉承宗派兵去劫掠,去搬糧食,那些士兵心裡都知道這些糧食搬回去也是給他們吃的……即便如此,楊鶴覺得裡頭多多少少,也存在損耗。
人都是有私心的。
朝廷派人去抄家,叫地方軍隊去抄,信得過嗎?皇上用自己信得過的京軍甚至淨軍去抄,就能信得過了?
哪怕是淨軍,他們搬錢糧的時候也很清楚,這些錢糧是吃不到他們肚子裡的。
崇禎就很窩火了,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楊尚書覺得,這事應該怎麼辦,怎麼既讓劉承宗與金國爭奪豐州灘?”
“很難,豐州灘離西寧太遠,與其引誘他,倒不如引誘漠北三憨兒。”
其實楊鶴覺得遠不是問題,問題是在劉承宗面前,翻過祁連山就是甘肅的甘州涼州兩處綠洲。
一樣要打仗,豐州灘的後金軍未必就比甘肅軍隊好對付,打甘肅後勤上還更容易,劉承宗未必會捨本逐末。
但楊鶴不想說,在皇帝面前最好別提任何建議。
否則建議是你提的,事情是你辦的,需要的人力物力資源皇上都可著給你調動了,最後事情沒辦好,那不怪你怪誰?
國家的事情發展到今日,已經不是一兩個地方出現問題的事了,都是連著串兒的,可這修修,問題解決了;但別的地方因為這個補丁又壞了。
就好像崇禎爺收拾魏忠賢,又收拾了所有宦官,然後又發現沒宦官不行,又該派宦官監軍的監軍、監政的監政。
效果還不如收拾了魏忠賢之後別動別的宦官。
一個系統還能跑,最好就別動它。
但皇帝想幹點啥,這事也不能拒絕,楊鶴只好道:“陛下若有此意,老臣以為還是別明說,只說要把從前察哈爾的市賞給他,但要到殺胡口來拿。”
“他願意來拿市賞,就得到豐州灘去;他不願意來拿,那也就算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