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蒸汽的壓力作為動力,驅動機器的運轉。它的發明,實現了將蒸汽動力變為機械動力的第一步。】
春秋末期,墨子劃出了重點。
蒸汽機,以蒸汽的壓力作為動力,以此驅動機器的運轉,變蒸汽動力為機械動力。
墨子開始有些明白了。
聽了這麼多,他對“蒸汽動力”與“機械動力”等詞彙,也開始有一些模糊的認識。
雖然是推斷、猜測,但也差不離了。
至於這冷凝器、汽缸等等,也可以根據他們的命名、字面意思,來推測其含義。
墨子漸漸冷靜下來,沉著應對。
後知後覺,他這才想到,後人利用蒸汽的壓力作為動力,這也太神奇了吧!
瓦特:有一說一,我不是你的後人。
墨子:可惡,秦始皇已經拼出世界地圖了,等我們造了蒸汽機、汽船……
嗯哼!!
以上,均來自於墨子的想象。
【又經過近十年的研究,瓦特在1782年又製造出了復動式蒸汽機。】
【復動式蒸汽機,將活塞緊緊地裝在汽缸裡,同時裝有一種聯動裝置,蒸汽會依次從一個汽缸進入另一個汽缸。透過傳動機,活塞原本的上下運動變為了圓周運動。】
動畫裡是一個簡易卻清晰的結構模型。
蒸汽從蒸汽鍋爐進入,經過蒸汽管路與滑閥室進入汽缸,汽缸裡的活塞開始進行往復運動。
活塞的一面進氣,另一面排出廢氣。
透過活塞桿,活塞與連桿相連線,而連桿又與曲柄軸相接,結構精巧、運轉自如。
飛輪以圓周運動而轉動著。
這也是與以往蒸汽機的不同之處。
圓形的飛輪,透過幾條軸,連線著偏心輪、曲柄等等。看起來,就像水碓、筒車。
不過,水碓與水轉筒車裡的圓形部件,是用來提供動力的。而蒸汽機的飛輪是接收動力的。
在各個不同的時空裡。
許多人看見蒸汽機上面的飛輪,都不由得與先前的水碓、水轉筒車聯想到一起。
少部分人,已經有些看懂了。
大秦,嬴政立於高臺之上,聚精會神、一絲不苟,身邊的臣下也都在有條不紊地記錄著。
到了這時候,嬴政已經放棄了對於那些名詞的理解,而是專注於裝置本身。
——各個組成部分及其關聯!
在自動遮蔽複雜資訊之後,看著動畫的蒸汽機的運轉,反而覺得流程更加清晰了。
墨子、漢武帝等人都是如此。
這都得益於,他們不必擔心,萬一沒抄全天幕怎麼辦。所以有更多時間思考!
卻見碧空之中。
蒸汽機忽然縮小到光幕的一半範圍,移動至左邊,右邊則出現了另外一臺機械裝置。
眾人一眼認出——紡紗機!
蒸汽機與紡紗機,連線在一起。
蒸汽機左側的組成部分當中,有源源不斷的從鍋爐而來的蒸汽進入。
透過滑閥室、滑閥杆、汽缸、活塞、連桿、曲柄、飛輪等多部件的綜合作用。
最終,成功帶動了紡紗機的運轉!
這一聯動,
讓各時空無數人大為感慨!
【復動式蒸汽機,與紡紗機、織布機連線在一起之後,可以用來驅動它們的運轉。】
【復動式蒸汽機,安全可靠,耗煤量低,克服了水力動力的不足,幾乎可以用在任何地方。它推動了工廠制的普及,摧毀了鄉村工業的優勢,讓人口有可能向工業城鎮逐漸聚集。】
當天音述說著這段話,嬴政與墨子也立刻反應過來,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