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官的思想也將被徹底的打破,雖然百姓樂於看到,可上面卻不想看到啊。
“聖上,百里不為官,如果讓百姓也參與進來,那麼後果……”
“選票可以給,但是裡面的一些條條框框只要計算好了,還是沒什麼大問題的。比如,百姓可以選舉本村村長人選,另外我們在推出一套代表體制,每千人推出一名代表,代表人選也由百姓自己選出,而這些代表則有權選舉里長,亭長。代表的權利止步於此,百姓只參與低階職位的決定權……”
隨後,王思銳又講了亭長以上職位的任命方法,到了縣長這個職位,只是依靠選舉就已經不行了,這時候每個省份會有專人負責暗中走訪調研,調查每一個人的口碑,政績,為人等等,擇優而取。
同時又設立了一個部門對這些人進行監督,甚至是能夠直接審問,類似於後世的紀委。
到了上面,中央政府這一級別的人選,那就只能由皇室來親自任命了。當然,理論上來說,皇帝有資格任命任何一級官員,哪怕是任命一個村長也沒有問題。
聽完王思銳的講解,楊士琦不由的拍手稱秒,雖然看似削弱了皇室的權威,但實際上卻能夠為皇室收攏不少的人心,而且也能完美的將這些政體集中在一起。
ps:感謝沒戴面具的瓦洛克和大軍2016的月票支援!(未完待續。)
282:此策若能施,中華必強大
皇帝任命高階官員,人事部任命中級官員,百姓選舉低階官員,從上到下,這一整套程式毫無矛盾可言,各級分工明確,職責明確。
雖然表面上看似完美無缺,可畢竟是一整套全新的體制,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試驗過這種政體,也沒有人知道這裡面到底存在著什麼樣的風險。
而這套政體又是王思銳自己拿出來了,根本就沒有跟他的這些幕僚們商量,截至到目前為止,楊士琦是第一個知道這件事情的幕僚。
王思銳手裡有任命全國各級官員的權利,但一般情況下,他只任命省級以上官員,而這個也是在這套政體裡明確標註出來的。
換句話說,放在前清時期,就是二品以上的官員,必須要由皇帝親自任命。
三品以下到九品,由人事部,也就是之前的吏部負責任命。
那些不入品級的基層官員,則由百姓自己選舉。
這個不僅僅只是在華夏,更是在全世界都還是頭一遭。那些共和制國家雖然名義上也是由議會選舉出來的,可誰都知道,議會那也是分山頭的,誰佔據了人數優勢,那麼便佔據了徹底的主導權。
在下一次的議會洗牌之前,只要自己不作死,這種格局是不會發生任何改變的。
所以,議會這種東西王思銳壓根就沒打算設立,而是將全國的政府官員系統共分為了四類。
分別是皇帝任命,人事部選派,百姓選舉,當事人考試,最後一個也就是科舉考試的升級版本,加入了大量後世的一些先進經驗。
而對於官員品級的劃分,王思銳也作出了具體的規劃,總理,中央各部部長為一品,其中總理排名最靠前,這個其實也就相當於其他國家的那些內閣,只不過,這個內閣並沒有軍人出現。
在王思銳的規劃當中,軍隊是單獨存在的,他不受政府的管制,軍隊直接對皇帝負責。
也就是說除了王思銳以外,哪怕是總理,也別想調動除了按照規定分配給他的警衛員之外的任何兵力。
軍政分家,這是最合適的政體,政客們沒有了軍人的支援,他們唯一發動的只有政變。
但軍隊在王思銳手中,人事權也同樣在王思銳手中。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一切的政變都是紙老虎。
而將基層選舉的權利交給了百姓,這同樣也會將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