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衛受命組閣,成立第一屆近衛內閣,時年46歲的近衛被稱做“青年宰相”。近衛組閣後,立即著手在日本國內推行法西斯化,加快侵略戰爭的準備工作。近衛組閣時聲稱新內閣的任務是“緩和相剋摩擦”和實行“國際正義”。“緩和相剋摩擦”是指對內要建立“以天皇為軸心,把軍部、官僚和人民結合起來”的法西斯獨裁體系。所謂“國際正義”就是能夠使日本稱霸世界的國際秩序,此種國際秩序要靠對外擴張、重新瓜分殖民地來形成。 1937年7月7日,近衛組閣僅一個多月,日軍就發動盧溝橋事變,開始了全面侵華戰爭。日本帝國主義對侵華戰爭蓄謀已久,近衛就曾多次提出“華北經濟開發”對日本的意義。因此,事變發生後,近衛內閣雖曾聲稱“不擴大事態”,但在事變的第四天就即發表“向華北派兵的宣告”,決定從國內派遣3個師團,從朝鮮派遣1個師團,從中國東北派遣2個旅團,採取“斷然措施,對華一擊”。近衛還親自召集財、政等各界頭面人物,要求他們為戰爭出力。在日本政府的推動下,侵華戰爭不斷擴大,8月7日,近衛內閣召開四相會議,決定“大陸主要使用武力的地區應為河北—察哈爾區和上海”。根據這一決定,日軍發動了八一三上海事變,相繼攻陷上海和南京,在南京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 為確保侵略戰爭的進行,近衛內閣加強了國內的法西斯統治。1937年9月,開展“國民精神總動員”運動,向國民灌輸“盡忠報國”,“征服世界”等法西斯思想。10月,設立旨在推行國民經濟軍事化的企劃院,制定《重要工業統制法》、《軍需工業動員法》等法令,促使整個國民經濟為戰爭服務。10月15日,近衛從工商巨頭、軍人和議會政黨中選出10名最有勢力的人物作為臨時閣員——參議。11月22日,組成包括首相在內的指導戰爭的大本營。 1938年初,日軍攻佔南京等城市後,近衛於1月16日發表第一次對華宣告,宣稱“帝國爾後不以國民政府為對手”,藉此一方面向國民黨政府中的親日派招降,另一方面促使國內竭盡全力加強軍備,改革國內體制,儘快以武力征服中國。1938年3月31日,近衛內閣公佈戰時法律“國家總動員法”,動員全國人力物力為法西斯 淖芴逭叫Ю汀M�?0月,日軍佔領廣州、武漢後,中日戰爭轉入相持階段,日軍的速決戰美夢破產了。為此,近衛在11月3日發表第二次對華宣告,把對國民黨政府以打擊為主的策略改為政治誘降為主、軍事打擊為輔,以“共同防共”,“建設東亞新秩序”等口號向國民黨誘降。12月22日,近衛又發表第三次對華宣告,提出了著名的“近衛三原則”,即“親善友好、共同防共、經濟合作”。但是,中國人民英勇抗戰,打破了近衛的如意算盤,日本侵略軍在中國戰場上越陷越深,難以自拔,日本政府內的矛盾也愈演愈烈。在這種情況下,第一屆近衛內閣於1939年1月宣佈總辭職。 近衛辭去首相職務後,旋就任樞密院議長,並在平沼騏一郎內閣任無任所大臣。1940年6月,他辭去樞密院議長之職,開始著手推行所謂“近衛新體制”。 1939年9月1日,希特勒閃擊波蘭,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在隨後不到一年時間裡席捲整個西歐。德軍的輝煌戰果極大地刺激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野心。日本帝國主義者對侵華戰爭的僵持局面極為不滿,為擴大戰爭規模,他們強烈要求鐵腕人物組閣,調整日本的戰略。
第四部分近衛文呂(2)
近衛文呂畏罪自殺
1940年7月22日,近衛第二次組閣,7月26日,在近衛內閣的會議上確定了《基本國策 》,提出要“建設以日本皇國為中心、以日滿華的牢固結合為主幹的大東亞新秩序”。為達此目的,在國內確立“發揮國家總體力量的國防國家體制”,對外推行南進政策並強化與德意的聯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