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0部分

子蓋等中央大臣們也匆匆返回到尚書都省。大家心如重鉛、憂心忡忡;情緒十分低沉。

兵變的掾屬們呈遞上從各個渠道蒐集匯總而來的最新訊息。楊恭仁仔細翻閱後;主動走到地圖前;向越王楊侗和中央大員們解說當前東都戰局。

東都三面被圍;目前只有東都的北面還在衛府軍的控制之中。綜合各個渠道所獲的訊息來推測;叛軍人數大約在十萬以上;雖然這個數字有些誇張;但無法否定楊玄感目前所擁有的明顯優勢;而這個優勢一旦得到充分發揮;比如從明天開始楊玄感集中兵力攻打邙山;則邙山一旦失陷;東都就四面被圍;東都戰局會進一步惡化。

現在衛戍邙山一線的是武賁郎將李公挺。李公挺麾下只有五千餘衛士;再加上河陽都尉府的一部分軍隊;滿打滿算六千餘人。這六千餘人承擔了衛戍東都北郭、回洛倉、金墉城、邙山及邙山東西兩端要道大和谷和金谷;還有大河上的盟津和鄧津兩條渡河通道;另外李公挺帳下的武牙郎將高毗還帶著部分軍隊衛戍在臨清關和延津關一線;所以李風雲在兵力調配上捉襟見肘;難以為繼;顧此失彼是必然之事。

如果楊玄感打邙山;李公挺能否堅守?答案顯而易見;李公挺守不住。

李公挺守不住邙山;會出現何種局面?大和谷和金谷一旦丟失;被這兩個要道所保護的盟津和鄧津必將陷於楊玄感之手;如此則大河通道斷絕;東都與河內之間就此失去聯絡;越王楊侗、中央大員、皇后嬪妃和成千上萬的貴族官僚被叛軍團團包圍;只能無助地等待援軍來臨。

對策是什麼?無需楊恭仁贅述;他早就說過了。只有兩個對策;一是堅守東都;固守待援;這需要集中全部兵力死守皇城;另一個辦法是先把越王楊侗、皇后嬪妃、中央和貴族官僚們撤出東都;暫避於河內;同時留下一部分衛戍軍據城堅守;竭盡全力拖延東都失陷的時間。

這兩個對策各有利弊。第一個對策有可能產生最壞的結果;東都失陷了;越王楊侗、皇后嬪妃和中央都束手就擒;貴族官僚們統統投降楊玄感;而這一最壞結果必然對西京產生決定性的影響;一旦關隴本土貴族與楊玄感達成了妥協;雙方聯手抗衡聖主;則風暴必將無限擴大;席捲整個中土;造成一場可怕的浩劫。相比起來;第二個對策就穩妥多了;可進可退;迴旋餘地非常大;最壞結果也就是東都失陷;京師摧毀;但只要聖主笑到了最後;東都可以重建;即便不能重建還可以土都西京;再把都城遷回關中;如此則能把這場風暴對中土的傷害降到最低程度。

爭論旋即在尚書都省內激烈展開。

如果明天楊玄感開始攻打邙山;而邙山迅速丟失;那就只能固守待援了;而距離東都最近的援軍就是西京大軍。西京是否出兵支援?如果西京出兵支援;那何時出兵?如果西京遲遲不能出兵;則東都就危險了;反之;就算西京以最快速度出兵;日夜兼程行軍;也需要七八天時間才能抵達東都;而在這個時間裡東都能否守住?一旦楊玄感搶在西京大軍之前攻佔了潼關;或者搶佔了崤、澠之險贏得了先機;或者西京大軍被阻擋於函谷、慈澗停滯不前;東都能否堅持更長時間?如此分析下來;固守待援一旦失敗;後果太可怕了;所以大部分人畏懼了;萌生了退意;建議搶在楊玄感攻陷邙山之前;撤離東都避難河內。

樊子蓋堅決反對;理由是越王和中央如果撤離東都;軍心就亂了;士氣就低迷了;等於不戰而敗;把東都拱手送給了楊玄感。現在東都還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形勢還沒有惡化到崩潰之邊緣;戰局亦沒有陷入一邊倒之絕境;衛府軍還有一戰之力;這種情況下就妄言失敗;就輕易放棄;就不戰而逃;實在是莫大的恥辱。

“如果裴弘策一顆頭顱不足以威懾東都;那就再殺;直到東都上下同仇敵愾;再無異心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