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出一套成熟的應用技術來,準備今年進行全面推廣。
農業水利委員會的主要工作就是修繕水利,開墾荒田,在太原行署和南北蒙、綏遠推廣農業新技術,增加北方邊防長官公署治下的農業產量。
因為農民們農耕生產技術,都是幾千年來由先祖沿襲傳承下來的,對於新技術很難接受,許多人甚至還會嗤之以鼻,新技術根本推廣不起來,這讓馮銳很是無奈。
第四百零七章佈局一億人實邊計劃
第四百零七章佈局一億人實邊計劃
因為中國農民們的農耕生產技術,都是幾千年以來,由先祖沿襲傳承下來的,強大的惰性不是說改就能改得了的,對於新式生產技術,在短時間內他們很難接受,許多人甚至還是對之嗤之以鼻。
因此,新式農業生產技術不僅沒有人學習應用,而且根本就沒有人相信,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豈是你們說改就改的?
馮銳和趙承夏主持的農業新技術,根本就推廣不起來,這讓馮銳很是無奈,甚至還一度很是頹唐。
不過,趙承夏並不怎樣在意,這種情況趙承夏早就領教過了,他老爹就是一個絕對的“頑固分子”,甚至也包括他叔叔趙丕廉。
當初趙承夏回國後,想在他自家的田裡使用新式農業技術時,就被他老爹狠狠地痛罵了一頓。因此,趙承夏建議,對於農民們不願意使用新式農業生產技術的事情不要著急,這事要慢慢地來。可以先在北方邊防長官公署治下大量開墾荒地,由農委會組建一些列新式農場,在農場裡大量使用新式農業技術,等到大豐收後,在巨大的效益示範效應下,這些農民就會主動自己找上門來,要求使用新式農業技術了。
趙承夏的建議,正和宋哲武的心意。
山西的糧食產量雖然自給有餘,可是也多不到哪裡去,不過要供應現在的人口還是沒有問題的。可是,在宋哲武的計劃裡,他是要大力召集難民來他控制的四個省,尤其是在北蒙落戶安家的。這樣不僅可以救民於水火,挽救無數生命,同時還可以保證他的兵員來源。而更主要的是,這還能達到宋哲武不能明說的一個目的,那就是實邊。
召集難民並不是什麼難事,民國時期大災不斷,據統計,民國期間總計餓死了2億人口。
民國九年到民國十年,華北四省大饑荒,餓死1000萬,災民3000—5000萬;民國十七年到民國十九年,北方八省大饑荒,餓死1300萬人,逃荒人數更是無法統計;民國二十年到民國三十八年,長江水災11次,其中民國二十年,長江水災災民過億;民國二十三年,全國大旱,餓死600萬人;民國二十五年到二十六年,川甘大饑荒,死人無數,僅四川萬縣人口就驟減三分之一……
每當看到這些數字,宋哲武的心就感覺像在滴血一樣。不要說2億人,就是有一億人**下來,充實到山西和北蒙,那他的人口基數就足可以和日本、蘇聯相抗衡了。
因此,宋哲武在山西安定下來之後,就一直在想著如何能夠養活更多的人。而大量開墾荒地,建設農場就是其中一個辦法。
山西一地,因為開發較早,待開墾荒地十分有限,現有荒山荒地僅230多萬畝。可是,如果要算上綏遠、南北蒙,可開墾荒地會有幾億畝,不要說養活2億人口,就是是十億也未必不可。
只不過,水土保持的觀念已經深深地根植在宋哲武這個穿越人士心中,他是不會不顧一切的亂砍亂伐開荒種地的。要知道,幾十年後,肆虐的沙塵暴經常光顧河北,它的發源地就是北蒙高原。
好在宋哲武因為會採用大量的新式農業技術,畝產會比現在的農民們耕種的土地要大大地提高,按宋哲武的估算,最多有一億畝的土地也就可以滿足他的需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