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於西州,後與鎮西將軍韓遂結為異姓兄弟。始甚相親,後因部曲不和,馬騰不顧兄弟之情發兵襲韓遂。韓遂怒,聚眾回攻馬騰。雙方至此連兵不絕。試想馬騰為點蠅頭小利都能不顧兄弟情誼偷襲義兄。倘若曹操予以其高官厚祿,其又怎會不倒戈相向?”
由於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後世不少人都將馬騰視作保漢的忠義之士。認為他是因為接了劉協的衣帶詔才會被曹操所害。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上,劉協發衣帶詔的時候馬騰還在涼州和韓遂互鬥。曹操殺馬騰更是與衣帶詔事件相差了十多年。事實上真正害死馬騰的並非劉協和衣帶詔,而是他的兒子馬超。建安十二年,曹操向馬騰施壓,迫使其入朝為官,舉家遷往鄴城,僅留長子馬超代替馬騰統領部隊,屯於原地。然而僅過了兩年,馬超便與韓遂舉兵反曹,身為人質的馬騰一家亦為曹操所殺。
當然在場趙雲、高順、辛毗等人並沒有看過《三國演義》,自然也不會為馬騰是忠是奸的問題同蔡吉展開辯論。相反他們倒是一至認為偷襲義兄的馬騰確實不可信。而以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一貫手段,其必會如蔡吉所言離間馬騰與郭援。正所謂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恐怕此刻一路高歌猛進的郭援尚不知曉,他所面臨的最大敵人並非曹操,而是所謂的盟友馬騰。
賈詡聽完蔡吉一番分析,臉上亦流出了讚許之色。所謂的相人之術,並非是像混吃騙喝的方士那般看人相面,而是能根據一個人的言行舉止來分析判斷其為人。蔡吉能從馬騰所作所為中分析出其脾性。進而判斷其,確實堪稱一絕。想來蔡吉之前對其他諸侯的正確判斷也是用的此術。如此絕技讓賈詡不禁想起高祖當年所論的“得天下之道”——得人者得天下,失人者失天下。有些人將這句話中的“人”理解為民心。但賈詡卻知在帝王之術中,這裡的“人”指的是人才,即善於用人者得天下。道理似乎並不複雜,可真正實施起來卻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為王者必須先知道什麼人是忠。什麼人是奸,什麼人是君子,什麼人是小人,知道手下文武的為人性格,如此方能將臣下運用自如。
說白了就是要先有“識人之術”。才能做到“得人者得天下”。可以說識人之術是成就帝王之業的一大關鍵。一個人若沒有識人之術,就算再才華橫溢,再萬夫莫敵,都無法取得最終的勝利。相反一個人若有識人之術,能將有識之士招入麾下運用自如,那哪怕他不學無術,依舊能成就一番霸業。項羽與劉邦便是最典型的例子。
難道眼前這個女子真天生就擁有帝王之才?
賈詡下意識地打量了一番蔡吉。繼而由衷感嘆道,“主上真善於識人。”
“文和先生過獎。”蔡吉謙遜地回應道。清楚三國人物的平生可算是蔡吉爭霸天下的一大利器。因為歷史的軌跡或許會因她的介入而改變,但人物的性格為人卻是固定的。蔡吉正是藉著這一優勢,將帳下的一干文武掌控得服服帖帖。在面對袁紹、曹操等當世梟雄之時,亦是遊刃有餘。但是這一招也並非百試百靈。倘若對方是沒有在史書中出現過的人物,或是記述模糊的人物,蔡吉便只能憑自己的經驗判斷對方為人與性格。好在大多數沒在史書中出現的人物並不出彩,以蔡吉這些年積累下的閱歷與經驗,也能做出相對準確的判斷。但是有一人卻是例外,那就是林飛。
直至今日蔡吉在面對林飛之時。依舊會有一種難以掌控的感覺。那個男子的特性太過模糊,完全不似郭嘉、賈詡等人目標明確。蔡吉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林飛有利用自己振興墨家的意思。如果沒有這一條,她很可能一早就已出手將其除去了。不能掌控的人,就乾脆抹去,這是史書給予蔡吉的教訓。
本著這一原則,蔡吉決定主動出擊,招納更多已知人才為己所用。所以下一刻她便將話鋒一轉道。“東郡之亂暫且靜觀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