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5部分

還是有的,朝中的荊襄高層向他釋放了如此強烈的和解與友好的訊號,馬超當然不可能看不出來。

賜婚詔書送往幽州不久,馬超即找了個理由還朝,接受了太尉的三公之職,並順利的交出了兵權。

由於馬超還朝,幽州方面的軍事統帥空缺出來,在方紹的推薦下,經過商議,便令大將王平都督幽州軍事。

大漢國的內部紛爭,隨著馬超的還朝,暫時告一段落,整個國家貌似又緊密的凝聚在了一起。

內鬥一結束,鬥爭的目標迅速的便轉移向了外敵。

時年秋末,吳王孫權於建業稱帝,建國號大吳,並分別派使臣前往漢魏兩國通報。

魏帝曹操聞知孫權稱帝的訊息,’不但厚待了來使,還反派了使臣蔣幹帶了大批的賀禮前往建業,恭賀孫權的稱帝。而孫權稱帝的訊息傳到長安,漢國君臣上下的心情卻頗為複雜。

當年赤壁之戰時建立起來的聯盟,雙方名義上是建立在恢復興室、掃滅曹賊的基礎上的。而今,長安的漢政權以繼承了大漢正統自居,理論上,孫權本應臣服於長安的漢延,至少從名義應該如此。

但是現在,孫權拒不稱臣也就罷了,還公然的建號稱帝,從法理上來講,這是對長安漢政權的“背叛”,形如造反作亂的背叛。

因此,孫權稱帝的訊息一傳來,朝中便有部分大臣建議改變原先的對外方略,轉向吳國開戰,先滅吳次滅魏,這個提議自然是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援。

不過,在諸葛亮等幾位高層的商議之下,他們一致認為大漢國目前最大的敵人仍然是魏國。儘管魏國在前幾次的戰爭中損失慘重,但由於其仍據有兩河一線人口眾多,經濟發達的地域,其園力依然雄厚,戰爭的潛力同樣不可小覷。

如果在這個時候改變進攻的目標,將矛頭指向吳國,那麼,如果不能在短期內滅吳,勢必將給魏國留有喘息之機,一旦令其從戰爭的創傷中恢復過來,必又將成為一個棘手的敵人。

攻魏可以從多個方向上發動進攻,如若攻吳的話,就只能由剎州,沿江東下,在長江一線狹窄的地域上作戰,而這時,漢國的兵力優勢和騎兵優勢作用便會被顯著削弓男,而在水軍方面,漢國又不佔優勢,能否在短期內滅吳,尚存在很大的未知因素。

因此,先滅吳次滅魏,將是利大於弊。

在經過這樣周密的分析之後,大漢國便也向吳國派出了使臣,恭賀孫權稱帝,並試圖再度重申兩國的聯盟。但這一次,吳帝孫權卻並未對聯盟的繼續下去做出積極的正面的回應,在一番虛言應付之後,漢使只能無功而返。

孫權的表現讓漢國上下意識到,吳國的政策又回到了當年坐山觀虎鬥的線路上來,不過這一次,吳國的政策變化對漢國大戰略的發展已經影響甚微。

此時的漢國,其實已經具備了單獨滅魏的能力。

冬去春來,轉眼已經夏末。

此時,幽並以及北部冀州的安撫工作已經宣告結束,郡縣二級的統治機構漸漸完善,在新帝登基的次年,此三州已經可以就地徵糧養兵,已不需中央的援助。

而在富庶的關中,由於夏糧的豐收,不但新遷入關中的二十多萬人的吃飯問題得到解決,還為國家提供了更充足的糧草和兵源。而同年雍益荊涼等州的糧食豐收,也為下一步的戰略提供了最重要的先決條件。

於是,在種種有利的因素支撐之下,在夏糧收割結束後不到十天,長安城的伐魏詔命再度下達。

(未完待續)

第四百一十章 絕城計

是年秋,四十餘萬漢軍大舉伐魏。

北路,方紹將八萬漢軍由關中而發,會合晉陽魏延所部出井陘。王平所部五萬大軍由幽州南下,三路兵馬共約十七萬,南下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