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忽必烈很生氣(3)

黑的使團到達高麗之後,高麗國王派遣樞密院副使宋君斐、禮部侍郎金贊等與其同行,但黑的等人到達巨濟島後返回高麗,最終到達日本的是高麗使團。

黑的使團之所以半途折回,是因為高麗人告訴他們海上風浪危險,而他們的警告顯然一度對使團產生作用。而高麗宰相李藏用的一封信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李藏用在給使團的信件中極言日本此等“蠢蠢小夷”,“驕傲不識名分”,“欲舍之則為大朝之累,欲取之則風濤險阻,非王師萬全之地”,只要“至則獎其內附,否則置之度外”,順其自然就行了,蒙古帝國在這個小邦身上不足以耗費過多精力。

到達日本的高麗使臣,除了向見面的日本地方官傳達忽必烈的資訊,還帶了這樣一封書信,大意為:“如果高麗人與蒙古人一起訪問日本的話,貴國會懷疑高麗,但這並不代表高麗的意願,而是迫於蒙古的命令不得已而為之。”

高麗的這種敷衍行為,當然不可能達到目的,他們甚至連日本幕府官員都沒見到就返回了。

此後,在大都面見忽必烈之時,高麗在解釋使節為何未能到達的奏狀中不僅以“風濤蹴天……安可奉上國使臣冒險輕進”為由,還大膽地說出了本國的苦衷:“小邦自陛下即位以來,深蒙仁恤,三十年兵革之餘,稍得蘇息”。

忽必烈大怒,這位視天下為囊中之物的千古帝王顯然不相信風濤就可以阻止使節的腳步,他果斷地派出第二次赴日詔諭使節。

並且忽必烈開始清醒地認識到,高麗人不值得倚重和信任。

公元1267年夏天,他給高麗國王下發了一封措辭嚴厲的詔書,斥責作為“屬民”不僅不協助朝廷使節,反而從中作梗百般阻撓。

黑的再一次攜團前往高麗,忽必烈嚴令高麗國王必須遣使配合黑的等人一同前往日本,並要高麗“體朕此意通諭日本,以期必成”,“委以日本事,以必得其要領為期”。

高麗國王則故伎重演,硬著頭皮再次以“海道險阻,不可辱天使”為由,讓高麗大臣潘阜等持忽必烈簽發的牒狀及高麗國王書往日本。

潘阜使團在公元1267年11月到達日本對馬島,第二年正月間,輾轉到九州,將蒙古牒狀和高麗國書一併交給日本太宰府。在透過大化改新建立起律令制國家之後,太宰府是天皇朝廷派駐九州掌管對中國和朝鮮外交事務、軍務及九州政務的官署,是名副其實的“天皇之遠廷”。

隨著律令制國家的衰敗,朝廷權威的喪失,太宰府的對內職能有所削弱,但一旦有涉外事務發生,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其對外視窗職能便凸顯出來。

高麗使團希望日本能儘快給予答覆。

當地官員自然無權裁決,甚至沒有權力去拆看國書的內容,他們將國書送往鎌倉幕府。幕府上層看到國書後傻了眼。

忽必烈在國書上這樣說道:

大蒙古國皇帝奉書日本國王:朕惟自古小國之君,境土相接,尚務講信修睦。況我祖宗,受天明命,奄有區夏,遐方異域,畏威懷德者,不可悉數。朕即位之初,以高麗無辜之民久瘁鋒鏑,即令罷兵還其疆域,反其旄倪。高麗君臣感戴來朝,義雖君臣,歡若父子。計王之君臣亦已知之。高麗,朕之東籓也。日本密邇高麗,開國以來,亦時通中國,至於朕躬,而無一乘之使以通和好。尚恐王國知之未審,故特遣使持書,佈告朕志,冀自今以往,通問結好,以相親睦。且聖人以四海為家,不相通好,豈一家之理哉。以至用兵,夫孰所好,王其圖之。不宣。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三 忽必烈很生氣(4)

在忽必烈的詔書中,一開頭就以小國稱呼日本,最後更是以“以至用兵,夫孰所好。王其圖之”結尾,即朕不願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