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勻渙樸�芰Α薄�
因此第一個要樹立的觀念,就是相信有“自愈力量”!不過這種與生俱來的“力量”,卻並非理所當然,特別是在這個病態年代,許多人早已不知不覺中揮霍殆盡,為什麼?因為“它”會受到各種“病態”狀況左右(參考第八章),所有那些“變數”都會直接影響身體功能的發揮。亦即必須先修正那些“病態”狀況,才可能重新把這種 “自愈力量”找回來。
第二個要樹立的觀念,就是對健康與疾病的重新認識,打破“無病是健康”的落伍想法。早在百年前,被稱為現代醫學之父的SirWilliamOsler曾說:“知道什麼人會得這些病,比知道這個人得什麼病重要。”其實,這含義就像印度醫學中的一句名言:“想知道一個人過去的生活方式,檢視他現在的身體;要預測他未來的身體,則看他現在的生活方式。”
所謂生活方式就是建立在一個人一生的環境、生活形態及飲食方式上,因此,許多毛病的發生都有脈絡可尋,而事實上,疾病應看做是生命旅程中,遭受不利健康因素干擾的一種動態過程,揪出這些因素予以矯正,比一味壓制症狀,更能達到健康的目標。最能彰顯這個觀念的就是疼痛、發燒、咳嗽、腹瀉等情形(參見第三章),這些都是為了保護身體所發出的資訊,亦即生命過程被幹擾了,不能忽略,但亦無須像現行的當作“疾病”的做法去立即壓抑,相反的應努力尋求原因。 。 想看書來
1。 從自我覺醒開始:先扭轉觀念(2)
許多各式各樣的症狀,往往只是告訴你身體需要調整,就像冰山水面下的變化,需要積極瞭解,因為當真正看到“疾病”時,已是冰山水面上的一角了。由於現行醫療觀念,對“病”之定義是根據冰山上方的“那一角”,對於醞釀中的變化反倒鮮有關注,所以如果奉行“無病即健康”的話,就難免陷入只依靠藥物治療的醫療瓶頸。其實,真正的預防,就是要看水面下的情形,避免形成“一角”,亦即從日常生活中,找出個人的不利於健康的因素,這些狀況往後會陸續提到。很明顯,擁有生態修為就不必處處採取攻擊消滅手段。
第三個要樹立的觀念,就是“藥物並非唯一可治療疾病的方法”。從上一篇的真相迷思中,已清楚點出藥物的迷思。基本上,除急救外,任何疾病幾乎都有另一種“非藥物”的治療方法,從營養矯正、食物調理、草本植物到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補充,甚至“鬆弛反應”、“針灸”等的使用,都有不同程度的治療效果。例如有慢性炎症時多食用消炎、高抗氧化食物(參見表9鄄5、9鄄6),避免發炎及高升糖指數食物就是最基本的治療方法,加上草本植物的應用等,就構成很好的另類治療選擇。又像壓力大時增加維生素B、C攝取,“鉻”可改善血糖代謝,“鎂”調節肌肉緊張抽搐等。
第四個要樹立的觀念,就是“健康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真正的疾病預防,並非只是定期照照X光,做一些胃鏡、超聲波或切片檢查,冀望提早發現或偵察出一些病灶而已,真正的預防是“不要發現疾病”!是從平常生活、飲食上紮根,針對個人特別需求(體質、環境、工作背景),以“全人”考量,應用營養方式增加健康本錢(器官儲備),提升健康層次,並樹立起健康須自我負責的態度。新一代的醫學思維,是從過去著重找出疾病,轉移至關注得病前之“功能性”變化,這些變化其實與我們的生活環境及飲食營養息息相關,亦即掌握在個人的行為選擇上。許多人願意花大筆金錢購買“人壽保險”作健康保障,但效果卻不是“益壽”,更無健康可言,難道目的就是為了等著理賠?等著治療不幸的“危疾”?還是讓受益人傷心欲絕?因此,唯有爭取健康“知識”而非鉅額“投保”才是真正的健康保障!
第五個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