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得太像、太專業了。
在一群出征半年的衛拉特士兵裡,每個人的腦袋上都長出半寸甚至一寸的頭髮,混進來一個頭頂剃得乾乾淨淨的人。
在一群因炎炎夏日休整,統統光著膀子光著腳的衛拉特戰士裡,出現一個全副武裝滿頭大汗的人。
在一群普遍五尺寸高、一百十斤的衛拉特男人裡,出現一個五尺五寸高、渾身肥肉包肌肉,看著至少一百六十斤的壯漢。
尤其是言語,言語是最大的紕漏。
什麼是衛拉特?
衛拉特人的溝通的代價非常大,蒙古言語並非唯一用語,不要說如今四個大部落的戰士們聚在一起,就算單獨一個大部落,裡面的人都很難流暢溝通。
單就準噶爾部,有操著突厥方言的哈薩克部眾、教授蒙古人槍炮的西域回回,給大夥傳教的西番僧人僧兵,甚至還有俘虜招降的哥薩克。
各色人等長久生活在一起,言語早就混到一起。
這是衛拉特最黑暗的時代。
由於常年戰亂,大貴族尚且朝不保夕,小貴族的財富更是難以積累,擁有知識的人幾乎在戰爭中消失殆盡。
別說牧民,就連王公貴族,絕大多數也是文盲。
這不會干擾到部落的日常生活,但影響卻格外深遠,他們的語言愈加混亂,進一步導致文字失效。
而文字失效帶來的結果,就是他們的歷史與史詩、文化和知識,正在消亡。
人們經常說著穿插突厥方言的蒙古話,突然從回回那借倆詞兒過來,裡面夾雜著自僧人那學來的西番名詞,對話過程中還一定有三五個保準誰都聽不懂的地方方言。
你說我猜是一種正常且普遍的溝通方式。
這節骨眼上,突然冒出來一個酷熱環境下全副武裝、堅持體面儀容儀表、格外高大強壯的漠南方言大師?
這個身體條件、這個知識儲備、這個紀律,怎麼看都不像衛拉特,甚至不像察哈爾。
國師汗現在對這人究竟是不是土默特還將信將疑呢。
但巴圖爾琿臺吉並不在意此人的來路,只是問道:“他識字?”
“他說他叫戴道子,認識漢文,還會寫。”
啪地一聲,琿臺吉鼓掌道:“把這人給我,我就去伏擊察哈爾汗。”
他要建立一種新的文字,屬於衛拉特屬於準噶爾的文字!
------題外話------
晚上好!給小朋友照了三天藍光,黃疸可算下來了,明天再去讓大夫看看,應該沒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