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內容保留在道書中。可知,生育崇拜是吾言的重要內容。

生育,差不多是動物行為,是生存和延續後代的第一個條件,極平常,當然甚易知,甚易行,但是,生育中包含的社會關係,社會認識,又是莫能知,莫能行:人類智慧的宇宙關係,道,從生育關係中發現出來。這就象生產勞動:生產勞動也是生存和延續後代的重要條件,也是極平常,甚易知,甚易行。但是,剩餘價值從生產關係中發現出來,社會運動的根本的動力從生產關係中發現出來。

應當這樣探索吾言。

始族時代是採集的方式。採集的方式逐天然的食物而遷徙,行走不定,居無定所。始族人盼望定居和安定的生活。人工飼養以後,希望定居的願望更加強烈。生育和定居,這就是宣講吾言的兩大主題。在道書中,許多章表達了這兩大主題。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的關係相應的豐富和複雜。作為基本的理想和願望,生育,安定被道宣講當做中心內容,當做理想和定式。生育和定居的宣講一代一代的傳下來,終於成書。

道德經成熟於春秋,成書於戰國,以生育和安定為基本內容,對於氏族社會作了哲學的思考,叫作莫能知,莫能行。聖人,這是我們中華民族早期的思想家,哲學家和社會活動家。2千年來,古人的理想和追求,也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理想和追求,透過聖人形象集中表達出來。

2 絕學無憂

原文

二十 絕學無憂。惟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幾何,人之可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殃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累累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純純兮。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dan兮其若海,風寥兮若無止。眾人皆有已,而我獨頑似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註釋):絕:放棄。 學:追求。 惟:指上對下。 阿:應答。 畏:害怕,躲避。 荒:久遠。 未殃:沒完。 泊:漂泊。 兆:預兆,結果。 未孩:沒長大。 無所歸:漂泊。定居的反面。 純:執著。 昭:明白。 察:精細。 其:我的心。 已:停止。 獨頑似鄙:正話反說,堅持。 食:得到。 母:比喻“學”,即道。

(大意):說得夠多了,想得夠多了,還是放棄追求吧。

呵斥與應諾相去多遠?善與惡有多少差別?人與人之間隔離起提防的壕溝。遠古以來就是如此,這樣的風氣還要繼續下去。

別人都無憂無慮,或者去享受祭祀的宴席,或者在春光明媚的日子裡,去登高臺。唯獨我飄來飄去,未得歸宿,象一個沒長大的嬰孩,象極度疲倦的流浪人。別人都很寬裕,唯獨我缺少太多的東西,我又愚又蠢,只會一條道走到底。

俗人昭昭,我獨昏昏,這是為什麼?俗人察察,我獨悶悶,這又是為什麼?

我的心象無邊的大海,我的心象疾飛的長風,別人有停止的時候,我卻永不停止。

不必再想了,我所以不同於別人,是因為我有了理想和追求。

解讀

這一章是原書的第二十章。

這是一篇感情深沉的抒情詩。如果說吾言是長者對晚者的囑託,這一章就是晚者向長者的獻辭,但是在時間上要晚得多,已經在商時代。

定居是宣講人追求的理想,實際上聽宣講的人過著村落定居的生活,宣講者反而流浪奔走。

“絕學無憂”,這是原作者加的標題,正話反說。正文從“惟之與阿”開始。

“學”,在“論語”中使用,含有對事業追求的意思,不同於今天的學識、文化。

“阿”是古商語。原意是高崗,高坡,曠野。在本文指下對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