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渡過長江,收復淮南各府縣,首當其衝的便是揚州府。
揚州府城位於揚州府的西南部,由鎮江府城北渡長江,不過二三十里的路程。這座城市毗鄰運河,歷來是極其繁華富庶的所在,古有揚一益二的說法。到了明末,此間更是繁花似錦,商賈會聚,工商業和服務業大行其道,甚至衍生出了揚州瘦馬這一暴利行業,以滿足權貴、富商們在納妾上的高標準。
直到十年前的揚州十日,那場長達十日之久,遇難超過八十萬人的大屠殺,揚州的工商業、服務業一落千丈。沒辦法,人都被我大清殺光了,哪還有什麼業不業的。
出於政治考慮,陳文從南京出發,大軍渡過長江,陳文帶著金華師以及飛熊、羽蛇這兩個騎乘步兵營向東直奔揚州,而李瑞鑫則帶著永嘉師向西,以佔領廬州、安慶及滁州、和州這兩府兩州之地為目的。
長江以北,尤其是下游在長江邊上的各府縣大多向陳文表示了善意。滿清一連被殺兩個王爺倒不算什麼,畢竟有過李定國兩蹶名王的例子,誰知道滿清還會不會繼續走那等狗屎運,但是八旗軍和北方綠營的大量損失,這就不是說著玩的了——核心武力的大量損失,滿清賴以威懾天下官吏、綠營的硬實力的減退,人心倒向明軍這邊也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大軍順利的渡過長江,早已宣佈反正的江浦、六合兩縣官吏、守將紛紛趕來拜見,陳文對他們的處置很簡單,官吏到文官訓練班回爐,綠營接受改編,願意返鄉的也可以適當發放路費,而他們在江浙明軍強大的實力面前也無不遵從,甚至早在求見之前就已經把辮子都剪了,表示了與滿清劃清界限的決心。
當天,李瑞鑫出兵向西,陳文則留下少量部隊後率軍向東。江浦東北即是六合,六合向東則是揚州府下屬的儀真縣,而揚州的府城就在儀真以東。
大軍所到之處,滿清官吏、綠營無不剪了辮子,換上漢家衣冠來開城降順。陳文每到一地即留下部分軍隊,一路向東,直抵揚州府城。
與江浦、六合、儀真等地無二,揚州的官吏、綠營一經得到明軍渡過長江的訊息便早早的把辮子剪了,出城十里跪迎。
陳文也沒有難為他們的打算,處置上與其他降人一般無二,揚州的官吏、守軍以及出迎計程車紳、商賈們也無不鬆了一口大氣。然而,隨著一個中年儒生衝出了人群,手捧著一本書冊拜倒在掌旗兵的馬前,整個迎候大軍入城的氣氛當即就凝固了起來。
「學生王秀楚,故淮揚督師、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史公之幕僚,獻《揚州十日記》於藩前。」
史可法的幕僚,揚州十日記。此言一出,在場的眾人不是揚州本地人,就是本地的地方官,雖說沒看過這書,但是這兩者聯絡到一起所指的是什麼哪會不明白。然而,此刻剛剛降順,明軍還沒進城就出了這種事,其中萬一出了什麼變數那可未必會是什麼好事。
在場眾人各懷心思,聞言,陳文立刻派人將王秀楚請來。來人一身明末儒生常見的道袍,看上去有些破舊,樣貌頗顯老態,看上去滿是愁苦之色,尤其是那雙眸子,眼白上血絲密佈,看上去似乎是長期睡眠不好,與周遭的那些意氣風發計程車人相比,完全是兩個畫風。
王秀楚將書冊交給了陳文的衛兵,衛兵在轉身之際以著極快的手法摸了摸書冊,確定裡面沒有暗藏什麼不該有的東西便交給了將其遞給了陳文。
捧在手中,封面上偌大的字樣乃是親手所書,書冊很薄,但此刻尚在入城儀式,陳文也不方便從頭看到尾,便草草的翻看了起來,可是其中宛如蘸著鮮血寫就的文字卻還是看得他眉頭皺起。
「殺聲遍至,刀環響處,愴呼亂起,齊聲乞命者或數十人或百餘人;遇一卒至,南人不論多寡,皆垂首匍伏,引頸受刃,無一敢逃者。至於紛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