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9部分

解了。況且老子是上古大賢,年齡又比佛祖略高一些,所以看起來就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從另一方面講,《老子化胡經》也迎合了統治階層的大一統心理。在以前的華夏大地,不光民眾的民族自尊心理強烈,統治階層的民族自尊心理也十分強烈,並且在此心理上延伸出一種自負心理,喜好“八方鹹服,四方朝貢”,“蠻夷之地”的西土出了神,在華夏大地影響很大,怎麼說也感到不太自在。《老子化胡經》的出現也滿足統治階層的自負心理。所以,《老子化胡經》得到了一些朝代的統治者,特別是唐、宋朝統治者的積極認同。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老子化胡經》產生轟動效應也是很自然的事情。而隨著《老子化胡經》的傳播,另一種說法“三教出一門”也伴隨著“老子過函關化胡為佛”的故事應運而生了。

二、三教出一門

《史記》中《老子韓非列傳》對老子有這樣一段記載:

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名耳,字聃,姓李氏。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遊;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遊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當然,《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對老子的記載還有其它幾種說法,但這種說法是一種較為公認和通行的說法。

這一段文章裡,詳細記述了孔子適周問禮於老子的事件。而孔子是春秋時期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元光元年(前134年)漢武帝召集各地賢良方正文學之士到長安親自問策。廣川(今河北棗強東)人董仲舒(約公無前179年~前104年),在這次問策中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為漢武帝所採納,運用了政權的強制力量使之得以推行,目的就是為了加強漢王朝封建中央集權制的統治。從此,儒學取得了唯我獨尊的地位,並長期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而漢武帝推崇的儒術,已吸收了法家、道家、陰陽家等各種不同學派的一些思想,與孔孟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有所不同。漢武帝把儒術與刑名法術相糅合,形成了“霸王道雜之”的統治學說,而這一學說,從此也奠定了儒學唯我獨尊的地位,並長期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隨著歷史的沿革,儒家也就有了“儒教”之稱,這個教,也就成了人們常說的“三教”中的一教。後來就有一種說法:佛教出神;道教出仙;儒教出仕。

伴隨著“老子過函關化胡為佛”的故事應運而生的“三教出一門”之說,並沒有遭到儒學人士的牴觸和反對。反而得到了認同和追捧。這是除了有上述的關於《老子化胡經》產生轟動效應的原因的外,還有另外兩個原因,一是老子做為中華民族的先輩大賢有著無法撼動的歷史地位和睿智的哲學思想。二是儒學人士研習經典都是以一種形而上學,固步自封的形式來學習的。所謂“十年寒窗,苦讀經史”,就很形象的表現了這種學習方式,死記硬背,惟書惟上。只要書中有的,那就是經典。既然書中有記載孔子適周問禮於老子,並且事後孔子還大加稱讚老子“其猶龍邪”,那麼,說“儒教”也源自於道教門下。對儒學人士來說,並不是一種什麼難堪的事,而是一種榮耀。

而張道陵初創道教之時,就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