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結為朋黨集團,顯然對皇權是種威脅,重臣把持朝政,廢君另立之事不勝列舉,趙禎的擔心也非多餘,也難怪他慎重以對,視之如虎狼。
回到蘇宅收拾行囊準備回秦州的蘇錦怎麼想怎麼覺得不是滋味,他益發的感覺到這個時代的殘酷,身處臣子之位,不管你是如何的忠心耿耿,一心為朝廷為皇上效力,下場也未見的多好。
雖然蘇錦知道這場變法的失敗不可避免,但蘇錦還是想為范仲淹等人做些什麼,風雨欲來之際,自己不能漠然以對,但能做的確實有限。
想來想去,蘇錦寫了一封沒有署名沒有落款的信,信中將今日趙禎和自己的談話內容大致羅列,點明皇上已經見疑於朋黨之事,希望有人能站出來趕緊澄清此事。
寫完信之後,蘇錦本想命人送到范仲淹或者韓琦府上,但一想以兩位大人的高傲或許根本不屑一顧,反倒浪費了自己的一番心思,富弼也不適合,只有歐陽修最適合,歐陽修老奸巨猾,見到這封匿名信自然明白其中的厲害。
決定之後,蘇錦將信封好,吩咐僕役明日自己動身之後,方可將此信送至歐陽大人府中,交給他的管家便可,不可暴露自己的身份。
次日一早,蘇錦只向晏殊辭行,帶著家眷便匆匆上路,離開京城之際,蘇錦扭頭回望,不知是心理作用還是確實**有天兆,只見汴梁城上空愁雲慘淡,一片蕭索寂寥之色,看著教人很不舒服,蘇錦趕緊扭頭不願做唯心之想,快馬加鞭,離京而去。
第八六十四章 朋黨論(上)
歐陽修最近的心情很不好,自從新政開始推行之後,歐陽修本以為可以一展身手躋身中樞重臣之列,為此他做了重大的選擇,甚至放棄了一直以來要緊跟晏殊步伐的策略,也不惜將長久以來透過蘇錦和晏殊之間建立的良好關係荒廢。
當然這也不能完全怪歐陽修另攀高枝,新政大勢所趨,可晏殊對此持無可無不可的態度,自己當然不能跟著晏殊的步子走,讓他無法理解的是蘇錦的態度,本以為他是變法的堅定支持者,卻沒想到四大巨頭登門相邀卻全體吃癟,蘇錦的態度居然是反對這種激進的變法,而勸說他們緩行之。
歐陽修不能再等了,他已經在朝中晃盪了十餘年,官職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始終未能進入權力的核心,之前靠彈劾官員在朝廷中尋找存在感,隨著年紀的增長,歐陽修益發覺得那種辦法絕非什麼正途;真正成為權力核心成員,便只能幹成一件大事,而這次新政便是最好的契機。
鑑於此,他毅然加入朝廷新貴范仲淹韓琦等人的陣營,為其出謀劃策,帶領諫官們進行一輪又一輪的對反對新政官員的口誅筆伐,而范仲淹和韓琦等人對歐陽修也越來越倚重,凡是必會徵詢他的意見,給了歐陽修相當大的滿足感。
實際上,對於新政本身的利弊好壞,歐陽修並無多大想法,相反他倒是有些贊同蘇錦的說法,隨著新政的推行,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各地官員雪片般的奏摺,聯名上書,甚至廢官們的以死相逼,乃至於背地裡的陰謀詭計都讓他覺得新政推行的過於迅猛,反彈壓力也極大。
放眼朝廷內外,支援新政的寥寥無幾,大多數是反對,還有一部分則是觀望;當新政之火燒到京官的頭上的時候,很多老臣不惜在宮門外長跪不起,給皇上施加壓力。
不過歐陽修並不在乎這些,他們的背後站著趙禎,只要趙禎支援,新政必然會推行下去,任憑他人如何反對、朝野內外如何非議如沸,有了皇上的支援什麼都可以不在乎,這是最大的一條大腿;實際上這也是歐陽修選擇同范仲淹韓琦等人一起積極推行新政的最終原因。
說白了,揣摩聖意,做皇上希望做的事,這比抱著任何人的大腿都強。
然而最近的一系列事情讓歐陽修覺得甚為窩火,其他的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