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93頁

內蒙古大學蒙古學院副教授蘇德畢力格在2002年第3期《內蒙古大學學報(蒙文版)》上發表題為《清朝的政策與蒙古族的衰落》的文章,認為,滿族建立並統治的清朝,對蒙古人的政策有有利的一面,同時也不能忽視不利的因素,不利的因素主要表現在對蒙古族民族集團的分散治理,因俗而治和分而治之使蒙古人失去統一的居住區域;盟旗制使蒙古人的軍事體系渙散,遊牧地的分配和遊牧地的變小及遊牧經濟的衰退,都使蒙古人的軍事受到影響;定居區域的增加和遊牧地的減少使蒙古人的經濟受到影響。

元代色目高麗通婚舉例

高麗作為元朝藩屬國,二者之間貢賜頻繁,出於政治目的,元與高麗之間普遍存在著聯姻關係,除卻王室之間的聯姻,高麗王有時出於取悅元帝之目的,往往會獻高麗美女於其寵相。南京大學歷史系博士生馬娟女士在2002年第5期《寧夏社會科學》上發表題為《元代色目高麗通婚舉例》的文章,用燕真娶金氏、不阿里娶蔡氏、回回娶高麗氏、契循娶洪氏等例項,說明蒙古人與漢人、漢人與色目人、諸色目人之間、蒙古人與高麗人、色目人與高麗人之間均可找到其互相通婚聯姻的史料記載。舉例為元代色目、高麗通婚之事,時間跨度為元初至明初。從中可發現一個明顯的特點,即所舉之例均為色目男子娶高麗女子,不見高麗男子娶色目女子,蓋因色目婦女人數太少之故。

元朝行省的兩個基本特徵

‐‐讀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

行省是元朝統治時期廣泛設立於全國的地方大行政區,在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上具有重要意義。&ldo;省&rdo;的本意為宮禁,引伸為中樞機要、行政機構的名稱,因此行省起初是指臨時性的中央派出機構,取代表中央行使權力之意。它濫觴於魏晉北朝、隋朝、唐初以及金初短期出現過的&ldo;行臺省&rdo;,到金朝後期再出現時,已較頻繁地使用行省的簡稱(以前通常簡稱&ldo;行臺&rdo;)。元初的行省性質與金朝類似,仍屬中央派出機構,設定並不穩定。但隨著全國的統一,行省很快轉化成了固定、常設的地方大行政區,&ldo;掌國庶務,統郡縣,鎮邊鄙,與都省為表裡……凡錢糧、兵甲、屯種、漕運,軍國重事,無不領之&rdo;。明朝廢宰相,中央已無稱&ldo;省&rdo;的官府。地方的行省一稱雖亦廢止,但代之而設的布政使司在習慣上仍被俗稱為行省乃至&ldo;省&rdo;。於是&ldo;省&rdo;的含義遂由宮禁、中樞轉變為地方行政機構,影響直至今日,而元朝行省正是導致這一變化的關鍵因素。就制度層面而言,元朝行省轄區廣闊,權力集中,地方軍、政、財權無所不統,與此前宋朝分割地方權力的體制明顯有異。作為草原遊牧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元朝能夠對空前廣袤的疆域統治近及百年,行省制度在其中所起作用是不容低估的。近期出版的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南開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一書,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礎上,對元朝行省制度進行了更為全面、深入、細緻的考察,將元朝行省的研究推進到了新的高度。北京大學歷史系張帆副教授在2002年第1期《中國史研究》上發表題為《元朝行省的兩個基本特徵讀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的文章,評述了李治安的著作。

蒙古學研究之十

更新時間:2005-7-23 10:52:00

字數:4348

元朝的軍事戍防體系與版圖維繫

元朝疆土遼闊素為史家稱道,但元朝政局動盪也為史家詬病。之所以動盪,實由版圖過大、治理不善所致。由於版圖內分佈眾多部族,而各族及各地區的經濟、文化存在著很大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