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基礎設施、公共安全等方面。

首先,建立城鄉統一的公共服務制度。

——完善新型合作醫療制度。中央和省級政府要繼續增加投入,減輕農民籌資壓力;出臺優惠政策,免除農村五保戶、特困家庭的參合費,提高參合率;進一步完善保障辦法,在保大病的同時,兼顧常見病、多發病的預防和治療;加強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路建設,提高鄉鎮衛生院醫療服務水平,使農民就近能得到較好的治療;促進醫療機構改善服務質量和降低價格,加強對醫療機構各項收費監督,切實減輕農民就醫負擔。

——提高農村教學質量,切實減輕農民教育負擔。目前農村( 尤其貧困地區 )面臨的突出矛盾由“上學難”逐步變成“辦學難”,主要表現在優秀教師流失比較嚴重,教學裝置非常落後。因此,應透過中央和省級政府進一步的經費追加,逐步縮小城鄉義務教育辦學條件和教育質量的差距。此外,從農民接受多種教育的現實需求出發,採取社會救助、助學貸款、校企聯合辦學等方式,支援貧困家庭青年接受非義務教育。

——儘快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中央應儘快出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等相關法規和條例,在民政部門建立專門的機構進行實施和管理;各地區要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農村社會保障標準。以縣( 市 )為單位劃線,統籌設計城鄉社會保障制度。同時,從目前家庭養老體系的現實出發,應由中央和地方財政出資,興辦養老院,並採取多種形式吸納社會資金( 如福利彩票、社會捐贈等 )來解決福利機構建設的資金籌措問題。

——完善農民工就業服務政策。中央和省級政府應制定和實施農民工國家培訓計劃,大力發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基層政府可以採取與企業聯合辦學,促進農民有序流動;進城務工人員中,對低技能、收入無保障的農民工,宜考慮先在農村解決他們的基本公共服務問題,也可以採取措施提高其技能,待其有了穩定的工作崗位和收入來源時,再按照城鎮居民的標準為其提供基本公共服務;著力發展縣域經濟,振興小城鎮經濟,積極引導農民向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漸次轉移,擴大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就地轉移。

——加大對失地農民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政策,賦予農民長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權;合理確定徵地標準,確保徵地補償款足額、及時發放給農民;可以考慮透過徵收土地增值稅,將徵地溢價收入全部納入社會保障資金範圍,為失地農民提供養老、醫療、就業等社會保障,解決其後顧之憂。

——繼續增加對農村基礎設施投入。重點支援與農業生產和農民增收密切相關的鄉村道路、農村水電、安全飲水等農村中小型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公共服務水平。

其次,形成基本公共服務社會化供給機制。

——制定農村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戰略規劃。制定基本公共服務最低標準,設定明確的時間表,使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到全體農村居民,並明確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實施進度和保障措施;在正視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存在一定差距的前提下,先行在全國統一制度安排,解決不同省( 市 )、不同部門各自制訂政策,政策口徑不統一、方向不明確,跨城鄉、區域對接困難的問題。。 最好的txt下載網

如何完善農村公共服務體系(2)

——以為農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服務為目標調整鄉鎮政府的職能定位。鄉鎮政府作為與農民最接近的一級政府,應當把為農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服務作為自己的主要職能。以發展農村社會事業為重點,提高鄉鎮政府服務農民的水平,透過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務來調節農村各種利益關係,逐步形成惠及農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健全農村社會治安防控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