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簡直就是兒戲,“大詩師”這種名號從別人口中說出、聽在陳成耳中,簡直就沒有更扯淡的東西了!
這還是在自己為了避免僭越,去掉了“詩皇”“詩帝”這兩個大不逆的“段位”的情況下!
而且相較於“詩聖”,如果拿“詩帝”當做最高層級的話,似乎聽起來也太不霸氣了,甚至有點搞笑……
我該不該向這小子透露,“詩歌段位”這回事,在別的地方的確沒有,是專門為嶺南獨家定製的評價體系,然後以此輻散到整個大唐呢?
……
“段位”一事,倒不是陳成吳越歸來後才有的主意。
事實上,早在洛陽和長安的時候,他就在醞釀這一套東西了。
為什麼大唐的詩在整個華夏曆史上,第一的位置無可撼動?
因為在大唐詩寫得好可以做官,因為寫詩的人特別多,因為競爭激烈。
那些在進士科考試中脫穎而出的自然都是寫詩的好手,可是,在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也不是能選拔出最厲害的詩人的,比如隱居山林的孟夫子,比如至今仍然浪跡天涯的李白,每月都向詩榜投稿很少獲得肯定的杜甫。
大唐選拔詩人的評價體系是有問題的!必須讓陳十一郎我來改革考試體系,讓天下人才,精彩好詩,都能選拔出來!
是的,在那時春風得意的時候,陳成也是有為聖人分憂,“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宏大理想的。
這也不失為他為歷史做出的一大貢獻。
具體措施倒很簡單:
建立“詩人段位體系”,讓真正厲害的詩人在評價體系中顯露出他們高人一籌的能力,讓詩力相當的詩人可以找到和自己差不多水平的詩友進行交流,讓詩力一般的人也能提高參與熱情,為這個體系不斷輸入新鮮血液。
為此,他想到的便是玄幻小說中的等級體系,和rpg角色扮演遊戲中的回饋機制。
簡而言之,就是讓不同等級的人有一個可以為之奮鬥的目標,升級打怪,透過自己的付出拿下一個又一個難關,每越過一個層級,都可以獲得一定的獎勵。
爭強好勝的年輕人們,在古代又沒有王者農藥可以玩,如果還對自己的才華有信心的話,肯定參加這些活動樂此不疲。
而真正有實力的那些大宗師們嘛,當然不指望也不需要他們和小朋友們同場競技,“詩王”“詩尊”的評價早就內定好了,哪怕最頂尖的“詩聖”陳成也提前三十年給杜甫大大預定過了……
為聖人為大唐更合理地發現、評價人才算一個原因,另外,藉此提高自己的影響力甚至斂財,也是重要因素。
畢竟後世的各種“考級”可是很好的營收手段。
只可惜,如此年輕有活力的構想,隨著陳成掉落凡間,影響力不斷下降,也就做不起來了。
,!
可這也不代表他就放棄了——
全天下推行做不到,我們能不能先在某一地進行推行試驗呢?
被他選中的地方便是嶺南,就好像後世好多位有真知灼見的偉人做的一樣。
原因很簡單啊,這些地方天遙地遠,格外荒涼,本來就沒有建立舊的評價體系,你在這裡推行新體系就容易得多,也沒有阻力。
就好像深圳能從小漁村一路發展起來一樣。
至於聯絡站設在桂林也是巧合,一方面這裡是嶺南重鎮,二來去年王維老師知南選,小郡主派出的十多位辦事員就護送王老師一路從長安南下桂州,然後在此紮根下來,推行“段位體系”。
人數這麼多,是因為要乾的事情特別多。
比如,桂林每月的詩榜就是“特供當地”的版本。
本來麼,嶺南在此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