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成功的利用外部威脅壓制了國內對變法的不滿情緒,也是成功要素。變法產生的矛盾,被他利用外部威脅延緩了爆發時間,這才獲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
相比較,後來王安石的變法,顯然照搬了商鞅的部分手段,絕對攬權把持朝政搞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那一套變法套路。但是他高估了國家最高權力階層的支援力度,也忽視了群眾的思想開化水平,更沒有顧慮到宋朝比秦國強大得多的知識分子這一準權力階層的反對,尤其是沒有像商鞅那樣擁有純粹的變法團隊……最後才必然又可悲的失敗了。
至於張居正的變法……那幾乎可以說是他一個人的變法。既沒有緩和變法矛盾的措施,又沒有爭取上層和底層民眾的支援,相反,還因為他的強悍上位得罪了太多政敵,在這方面失敗得一塌糊塗。當然,他還做了在明朝最危險的一件事——成為權臣。破壞了上位者要維持的權力平衡,又得罪了方方面面的人,又沒爭取到變法惠及目標的支援,不失敗簡直沒有天理。
變法能否成功主要是看變法者和他的團體是否有足夠的能力來駕馭和控制變法的過程,以及他們變法的最終結果能否為國家帶來足夠的利益。
王安石的變法之所以失敗,首先他沒有足夠的能力,其次他的團體變法並不是為了國家利益。
至於商鞅是不是死於頑固勢力的反撲,有一點很明確的表示了就是商鞅的新法在他死後仍然被執行,並最終幫助秦國統一了天下。(未完待續。。)
第0788章 有信心
在剛剛回到大明,重生於大明的時候,其實,崇禎皇帝朱由檢在很短的一個時間內,腦子裡面就大致的理清楚了一個思路,這也是他為什麼這麼大力度的開始搞了三次京察大計!幾乎就要將京畿地區的所有官員都給拔除!
本來崇禎皇帝朱由檢的個性就是優柔寡斷,加上決斷急躁,這樣的個性的人,一般來說是不會這麼蠻狠的進行一項大事業的如此操作的,這就是因為他堅信自己的變法要比古代的其他四次變法都更為有利!因為他不但自己就是變法者,而且自己就是國君,不存在於來自上層的壓力!
況且他有十多年的時間,崇禎皇帝朱由檢是這麼認為的,他上一世都當政了十七年,這一世不可能會小於這個數字的,所以在變法的過程中,就剛愎了許多!
但是現在經過了一個仔細的反思,崇禎皇帝朱由檢意識到,任何的變法,都是有一個漸進的過程的!商鞅變法是分為兩個先後相繼的重要時段的。
商鞅變法,先後有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獎勵耕戰。這一階段一直執行了十年。這個階段的主要作用,是積累了變法經驗、培養了社會階層、扶植了改革力量。這是一個打基礎的階段。
十年後,在第一次改革的基礎上,商鞅推動秦王遷都咸陽,推行第二次改革。第二次改革則極其有深度:破除井田制、實行軍功爵。整個社會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同時發生了徹底的變化。等第二次改革基本完成後,雖然商鞅由於得罪了整個舊派階層而在秦孝公死後被殺。但是那些老派人物也不可能復辟了:因為他們的社會基礎基本消失。復辟就要得罪強大的社會新興階層。最終也會付出和商鞅一樣沉重的代價。為了國家的穩定,殺死商鞅的秦惠王,拒絕了舊派人物瘋狂反撲的意見,繼續執行商鞅之法。
此後的三次改革,沒有一次達到商鞅的深度。其中王安石改革雖然號稱深刻,也沒有超越商鞅第一次變法的深度。不過,王安石變法雖然失敗了,但是新興社會階層力量有所增強。所以。絕情絕義盡廢新法的以司馬光為代表的老派人物,最後還是受到了蘇軾等人的反對,並最終在蔡京、蘇軾弟子高俅掌權時代遭到新派同樣力度的冷酷反撲。司馬光可以盡廢新法的直接原因,是宋神宗死後沒有一個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