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0頁

家人的期望也許真的就落空了,自己是家族的希望,不能因此讓整個宋氏家族失望。

&ldo;宋兄此言謬矣,科考全憑的是真才實學,宋兄胸中自有溝壑,聽說了現在朝廷還對科舉進行了一番改革,到底是什麼情況還不知道?&rdo;

趙承嗣從汴京而來,知道一些汴京的情況,其中科舉進行了一些小的改革,也許今年的大考就會知道。

而且大宋科舉的小小改革已經佈告天下,那麼天下的學子對改革有什麼看法呢,趙承嗣見到宋準也有點想知道他們心中是怎麼想的。

宋準一聽趙承嗣問的是這,也來了興趣。。

&ldo;趙兄其實我倒是對朝廷的這一次改革十分的看好,也覺得科舉考試就應該是這樣的,這樣才能選拔出來真正的人才。&rdo;

&ldo;哦,宋兄還有此番高論,那在下就洗耳恭聽。&rdo;沒有想到他對這次改革居然這麼看好,和當初趙承嗣改革的初衷有點像。

於是趙承嗣就不由的想問問他如何會這樣想,看看這個人是不是真的有狀元至之才。

如果此人真的有不同一般的見解的話,皇帝一定能用上這樣的人。

有時候人有才能是一回事,能不能得到重用卻是另一回事了,即使你再有才我不用你,你也沒有辦法不是嗎?

趙承嗣的問題就是你說你對現在的科舉改革是比較滿意的,那麼是你滿意在什麼地方。

你不能只是嘴上說滿意而有說不出來什麼像樣的理由吧,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你這個人還真的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了。

趙承嗣聽到他剛才聽到他說了一下這個改革還是不錯的,還說這樣的科考才能選拔到真正的人才,於是趙承嗣才有此一問的。

&ldo;趙兄難道你不是這樣認為的嗎》就先說這個考試的體系吧,我認為十分的合理了。&rdo;

宋準也不管自己是不是朝堂上的那些大人們,直接就開始發表自己的意見了。

再說現在風氣也是很開放的,也沒說不讓平常的人議論朝廷的得失,這也是宋朝文風盛行的一個原因。

你要想議論朝廷的什麼大事,一定要識字這是最起碼的吧,再者你識字也是不夠的,還要有一定的文學修養吧。

綜合起來那些學子有了天然的優勢,特別是他們進入到了官場之後,就更加的促進了大宋朝文人的發展。

&ldo;以前我們的科舉就是一門定終身也就是說只要考一門就註定了你的一生,也就是一篇文章,也就是說如果你這一次沒有能夠得到考官的青睞的話,就以為著你還要去等上幾年才有機會去參加這次的大考。&rdo;

宋準緩緩的說道,他說的也是實情,宋朝的科舉也是程式也是跟前代的差不多了。

也是有鄉試和省試,並且在前面發布科舉考試的相關規則的時候明確的規定了三年一次大考的規定。

當然現在還沒有出現後來的殿試,趙匡胤也沒有想過要殿試。

其實趙承嗣真的想給趙匡胤上奏章,讓他下旨規定還有殿試,相信趙匡胤也一定會同意。

畢竟殿試有利於這些學子能夠真正的被皇帝所掌握,成為真正的皇帝的門生,天子門生。

對皇帝是無比的忠誠,皇帝治理國家就是靠的這些人,所以只要說出來,皇帝應該會採用。

&ldo;哦,宋兄你這話又是從何說起呢?這三年一次大考是應該的,畢竟一篇文章確實是能夠看出你的文采,這樣錄取人也是有一定的根據的。&rdo;

趙承嗣故作疑惑的問道,這不是他糊塗了,他是要看看這個宋準到底是怎麼想的。

科舉嘛,就是靠著一手好文章,十年寒窗苦,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