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其劍、鏡、玉,直到今天,三件器物依然是日本鎮國之重器;同時賜予日本國名:“倭奴國”。“倭”在這裡並無大國對小國歧視的意味,實為“恭順”之意。

此外,光武帝還賜“漢倭奴國王印”給該政權最高統治者,此枚金印原件於公元1784年在日本福崗出土。

公元3世紀後,列島上逐漸興起了一個強勢地域性政權——大和。經過不斷的軍事擴張和政治聯姻,大和朝廷統治的領土越來越大,至公元5世紀左右,已控制了日本列島的大部分地區。

從這一時期開始,向中國學習,成為一些有開拓進取意識的日本上層貴族青年的政治追求。

公元593年,日本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聖德太子攝政,掌控了大和朝廷的實際權力。

第二年,天皇下詔,提倡佛教。為提高日本的國際地位,聖德太子在與中國大陸政權繼續加強來往的同時,不再以臣屬自稱,極力擺脫中國政權所制定的朝貢體系。

隋朝時期,日本天皇以最高統治者的名義致書隋煬帝,便有“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之稱,聖德太子在這份外交文書中強調了日本與大陸王朝的平等地位。內政外交上的開拓意識,使他在日本歷史上佔據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他的頭像長期保留在日本最高紙鈔上。

聖德太子對中國文化極為了解,他推崇中國的大一統體制,極力主張鞏固皇權。在聖德太子的主持下,日本先後制定了“冠位十二階”和“憲法十七條”。

“冠位”依照才能和功績授予,聖德太子試圖以此為政改突破口,打破世襲貴族對權力的壟斷。這一舉措為日本官僚體制的逐漸成熟奠定了較為成熟的基礎。

“憲法十七條”則以中國儒家思想為指導,規定:“國非二君,民無兩主,率土兆民,以王為主”,同時主張以和為貴,緩和國內政治對立。

這一系列重要的內政改革,極大地削弱了日本大豪族權力,在日本這個島國初步確立了中央集權思想,但並沒有觸動日本古老的“部民制”。

所謂“部民”,大致由兩類構成:在大和朝廷對外征服的程序中,被迫臣服的部族被集體安置,這是部民的一種來源;此外還有一些從事專門領域生產的“部”,比如從事農業生產的被稱為田部、米部,從事各種手工業生產的被總稱為品部,這些領域的勞動者也被稱為部民。

部民有少量的家庭財產和生產資料,主人不得隨意殺害或買賣部民,但可以將他們轉贈他人。部民和奴隸的人數在當時的日本總人口中超過一半。大和皇室和全國大小氏族不斷佔有土地,迫使大量自耕農淪落成為部民。

《日本書紀》記載:強盜竊盜並大起之,不可止。

公元622年,聖德太子還沒來得及給自己戴上天皇的桂冠,便病歿於斑鳩宮。這個政治權威的離世,使日本列島再一次陷入大動盪。

外戚蘇我氏家族勢力龐大,是當時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其家族代表人物蘇我稻目曾在聖德太子之前就力倡改革,並透過朝鮮半島學習中國文化。他本人與中國的來日人員交往甚多,其家族與中國移民一直維繫著良好的關係。

聖德太子死後,蘇我家族勢力進一步滲向政治中心。蘇我蝦夷、蘇我入鹿子父子排斥異己,透過血洗斑鳩宮,將聖德太子之子山背大兄王的勢力完全肅清,並另立天皇作為政治和經濟的既得利益者,蘇我氏害怕進一步的改革會動搖家族獨攬朝政的地位,一步步走向改革的對立面。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二 “海歸派”助推日本騰飛(2)

接下來發生的“大化改新”,是對日本歷史影響最為深遠的“三大改革”之一,也是之首。

這次改革,同樣是要流血的。

聖德太子去世的第二年,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