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與人辯論的方法被稱為“產婆術”。蘇格拉底透過提問,讓對方根據自己的思路來回答,然後進行反駁,結果對方矛盾百出。

從上面的對話,可以看出,提問是“產婆術”談話法的核心。當然,要掌握這個談話法,需要你本身思維清晰,否則就可能把自己給“繞”進去,而讓對方順利得出他想要的結論。如果不懂得提問,這個技術仍然能用,那就是依據對方的觀點,直接幫助對方推論出不合理的結論。《晏子春秋》裡面有一個故事,晏子就是運用了這個方法,間接地說服了對方。

齊景公喜歡射鳥,讓燭鄒掌管那些鳥,但鳥跑掉了。景公大怒,詔告官吏殺掉燭鄒。晏子說:“燭鄒的罪有三條,我請求列出他的罪過再殺掉他。”

景公說:“可以”。於是招來燭鄒,晏子在燭鄒面前指出他的罪過說:“燭鄒,你為國君掌管鳥而丟失了,是第一條罪;使我們的國君因為丟鳥的事情而殺人,是第二條罪;使諸侯們知道這件事了,以為我們的國君重視鳥而輕視士人,是第三條罪。”把燭鄒的罪狀列完了,晏子請示殺了燭鄒。景公聽完,搖搖頭說:“不要殺了,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這種辯論法看起來就像一種“誘敵深入”的作戰方法。它的關鍵點在於,先避開對方的論點,不做評論。對對方準備得最充分,認為最有把握的論點,避而不答,含而不露,透過提問和自己的分析,誘使對方大膽地回答自己的問題,落入自己的“圈套”。

25。多說不如巧說——超限效應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有這樣的體會:在家裡,當你犯了錯誤後,父母總是一個勁地批評你。開始的時候,你還覺得自己真的不應該犯錯,還感到愧疚,可是當父母沒完沒了地數落你的時候,你就開始厭煩了,到最後甚至故意跟父母對著幹,

他們越是說東,你越要往西。在單位,領導作報告的時候,開始你聽得還挺有興趣,但是當領導一再地反覆強調那幾個問題的時候,你的注意力就開始分散了,接著,如果領導還是在重複那幾個問題,你就會產生反感,而且對領導的印象分也開始下降,最後可能討厭這個領導了。

這就是生活中的超限效應:指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從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很多年輕人都嫌父母、長輩或是領導囉嗦,對這種效應體會尤為深刻。對此,心理學家的解釋是,人接受任務、資訊、刺激時,存在一個主觀的容量,超過這個容量,人就不願意認真對待這些任務了。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年輕人說話到位的6種技巧(9)

的確,“好菜連吃三天惹人厭,好戲連演三天惹人煩。”一個人說話,如果總是喋喋不休,沒完沒了就會讓人不耐煩。關於這個問題, 墨子有一個很形象的比喻。 一天,墨子的弟子問他:“老師,人是說話多好還是說話少好呢?”墨子沉吟片刻後說:“話不在多少,而在於恰當。田間的青蛙每天都叫個不停,但是人們都不與理睬,而雄雞每天只是啼鳴兩三聲,

人們就應聲而起。”

可見,語言作用的大小,不在於“數量”,而在於“質量”。平時生活中,與人交流或是做演講的時候,要掌握好“火候”,否則過猶不及。比如,在演講的時候,有的人長篇大論,滔滔不絕,自我感覺良好,在浪費聽眾寶貴時間的同時,卻提供給聽眾們有限的資訊,讓人厭煩;而有的人把自己的意思濃縮成一句話,猶如一粒沉甸甸的石子,

在聽眾平靜的心湖裡激起層層波浪,讓人敬佩。 我有一個同事小金,就是一個說話常常不在點子上的人,說起話來滔滔不絕,大家都不愛聽。雖然是個年輕的小夥子,但是同事們都叫他大姨媽。

每次他說話怕別人聽不懂,都要重複的解釋好幾遍,東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