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幹部的態度還不好,哪裡和諧得起來?
仁心致和(3)
這就必須轉變工作態度和工作作風。實際上,在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過程中,成都市各區、縣、鄉、鎮幹部的作風,已經悄悄地發生了變化。這一點,我第一次下鄉就體會到了。
。。
潤物細無聲(1)
陳代康體會深刻:
最大的效益就是群眾信任政府了
2005年8月3日,蒲江縣復興鄉農民李啟松家。
蒲江縣復興鄉其實是我實地考察的第一個點。但當時初來乍到,感受並不很深。毛主席有一句名言,感覺的東西並不一定能夠理解,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真正感覺。當我開始理解成都市的城鄉一體化以後,對復興鄉黨委書記陳代康的話就有了新的感受。
陳代康是一個很樸實的人。他面板微黑,身體健壯,風塵僕僕,看起來不像黨委書記,倒像一個農民工,當然是農民工當中比較有文化的那種。這就讓人放心。我有一個偏見,認為鄉鎮一級的基層幹部,整天東奔西走,上山下鄉,和農民打交道,如果白白淨淨,大腹便便,就讓人生疑。陳代康既然把自己整得像個農民工,就說明他的工作是真抓實幹,不是光耍嘴皮子。
復興鄉的農民集中居住區搞得不錯。有樓房,有平房,有一樓一底,有兩樓一底,連成一片,看上去像是聯排別墅。“別墅”對面,是統一建設的豬圈,也連成一片,是豬兒的“聯排別墅”。陳代康告訴我,蓋這樣的房子,農民基本上不用掏錢,鄉里按戶頭算每個人補助2 500元到3 000元,從專案資金裡來解決。像修這個平房,大概也就是二三萬,我們給他補助的就是一萬多,剩下的他拆了舊房也就夠了。水、電、路都給他修好,公用配套也全部給他。戶型自由選擇,經濟條件稍差的修平房,經濟條件稍好的修樓房。樓房的標準每平方米大概就是1 000多元,也不高,一家一戶住起安逸。
我想,你說得倒是好聽,這房子看起也不錯,不過農民的事情我也是曉得一點的。他們安土重遷,不喜歡搬來搬去。老房子雖然爛一點,但是住慣了,也未必肯走。
陳代康說,剛開始我們動員的時候,老百姓一是不相信,二是不願意。群眾說,啥子喲,農民還有空調,哪裡有這樣的好事?天上掉餡餅了?都覺得不可思議。我們開了10多次會,進行協調,進行訪問,進行宣傳。我們宣傳小區建設的好處。好處體現在哪裡呢?第一個好處是人畜分開,專門為他們在房子對面另修了養豬場,豬兒問題解決了。豬兒集中飼養,再修個沼氣池,燃料的問題解決了,汙染的問題、環境的問題,也解決了。第二個好處是治安,我們治安都是聯防,小偷小摸進不來。第三個好處,就是小區離他們種的田並不遠,最遠的也就是1公里,所以老百姓還是很容易接受。以前,他們想住好房子又沒條件住,他們要自己修房子又不符合規劃的要求,現在他們的夢想一夜之間變成了現實,他們說“真是死了我都幹”。
我聽明白了。我問陳代康,你的意思就是說他也沒有離土,也沒有離地,也沒有離鄉,還讓他住上了城裡的房子,你還給他貼錢,所以他很開心?
村民李啟松接話說,就是這樣,我原來住在山邊上,沒有自來水,把傢俱買回屋頭(家裡)都感覺不協調,現在空調、浴缸啥子的都安起了。
李啟松的浴缸我看了,一看就沒用過。我懷疑是擺樣子,裝了給參觀的人看的。陳代康解釋說,主要是因為現在農民出去打工,豬兒不夠,無法生成沼氣,我們準備把豬圈租出去,讓別人來搞養殖業。這樣沼氣池就能啟用,李啟松到冬天就能燒水泡澡。
不過李啟松感受最深的,還是集中居住以後找活路、找錢(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