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郵寄,那衣物甚至是貨物什麼的是不是都可以郵寄呢?畢竟要一個人專門跑幾百裡甚至是幾千裡送一點東西是不合算的,如果能透過郵局郵寄相信大部分人都會不會親自去送了吧?又比如,從增加利潤的角度出發,這個郵寄東西又可以分很多種,有的不急,那麼累積到一定的數量再找個貨運車廂什麼的運送就行了,如果有的很急,必須儘快送到,那麼是不是可以多收幾倍的價格呢?反正通訊部和運輸部都是朝廷設的衙門,你們要找個火車稍帶點東西應該不是很難吧?“
吳建業聞言,簡直敬佩的五體投地,皇上就是英明啊,隨便提點一下就能讓人茅塞頓開,如果按商號的模式,規範經營,那這通訊部還真好管,而且不但不用投錢,還能賺到錢!
第十七卷 第三十五章 開始推選
內閣即將推選外務部尚書近幾天一直是京城各衙門熱議的話題,那可是尚書,正二品大員,而且,年後一旦《大明崇正律》正式開始實施就將成為正一品的超級大員,位極人臣。
這麼一位超級大員不是由皇上指定,也不是有內閣大學士提名,更不是幾個皇上的親信進言,而是由各部尚書提名,再由準內閣成員集體推選出來,也就是說,只要你有本事,就有機會!
這種選拔方式已經完全顛覆了以往的常規,讓每個人彷彿都看到了希望,官居一品,位極人臣再也不是那麼可望而不可及。
當然,要當選尚書起碼也得是三品以上的大員,七品芝麻官什麼的暫時還是不要痴心妄想了,各部尚書也不是傻瓜,自己提的人中不中選是一回事,起碼得夠資格,如果推舉的人品級太低,那是會招人笑話的。
經過十天的準備,各部尚書差不多都找到了自己認為合適的人選,這天早朝過後,內閣總理大臣朱由檢終於召集大家,開始推選外務部尚書。
這次,朱慈炅並沒有參加內閣會議,說讓他們決定就讓他們決定,他從來都不是那種出爾反爾的小人,不過為了給自己的五叔信王朱由檢打氣,他特意派來了都察院左督御史李邦華和錦衣衛指揮使王徵南列席會議,這兩人與會不但能給朱由檢撐場子還能起到警示作用。
他這樣做,也是想警告所有與會人員,朕雖然不管你們推選的過程,但是,你們推舉的人一定要靠譜,什麼昏官貪官就不要提了,兩隻火眼金睛在這裡盯著呢!
這次開會的地點也不再是乾清宮的會議室,而是文華殿的正殿,這內閣既然要變成獨立的行政中樞,內閣總理大臣自然不能再呆在乾清宮的御書房中辦公,朱慈炅乾脆將整個文華殿都騰給了朱由檢,以此來昭示天下,他是真的要放權了。
其實,內閣原來的辦公地點就在文華殿後面的文淵閣,但是文淵閣只是一個閣樓,容納四五個內閣大學士辦公還可以,要集合十多個內閣成員開會,又或集齊一幫精英協助內閣總理大臣和副總理大臣處理整個大明所有行政事務,那就遠遠不夠了,所以朱慈炅才將整個文華殿都騰出來,作為內閣的新辦公場所。
為了充實內閣的實力,朱慈炅還準備將翰林院併入內閣,翰林院本來就是一個秘書性質的機構,常設的翰林學士、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其實就是協助皇帝處理政務,研讀經史的秘書,其他還有典籍、侍書、侍詔等助理人員和修撰、編修、檢討等史官,至於庶吉士那都是進士中選拔出來的精英,專門到翰林院研讀經史子集,熬資歷,準備出任朝廷大員的。
自明英宗景泰年以後,翰林院實際上成了朝廷的儲材之地,也就是一幫科舉精英繼續深造的地方,這些精英一天到晚就是讀書研討,最多也就是給皇上講講經筵,根本沒什麼正事。
這樣一來就造成了人才的嚴重浪費,這麼一大幫精英放那裡閒著,朱慈炅早就有點看不過眼了,正好,借這次內閣改組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