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有關裝潢藝術的著作,可惜都是偏重理論的書籍,對於技法步驟,都
約而未詳,所以裱褙技藝只有師徒授受,代代相傳,一直到現在。葉博
士的呼籲,確具有深知遠慮的。
筆者自幼對於蘇裱名人字畫就有濃厚興趣,雖然自己不去動手,
可是舊藏的字畫藝籤縹帶,牙軸錦鑲,倒也足供摩挲把玩的了。由於
故都名畫家蕭謙中的介紹,而認識了北平琉璃廠松古齋的裝裱高手蘇
州人湯漸藜。由陰朝到清朝,字畫講究蘇裱,而蘇裱中能夠稱得上盡
善盡美的能手,也不過幾個人,被同行中尊為國手的,也不過是湯強兩
家(湯就是京劇《審頭刺湯》裡的湯動湯大老爺)。湯漸藜就是湯裱褙
俊之的裔孫,不過湯大老爺被戲裡渲染成奸狡虛猾的勢利小人,在大
庭廣眾之間,不願意承認罷了。
筆者自從認識湯漸藜之後,沒有事就往松古齋跑,凡是家裡的字
畫,無論新舊都送到松古齋去裝裱、重裱。久而久之,湯知道我喜歡裝
池藝術,而不是打算吃這碗飯的,也就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毫無顧忌
地傾囊而談啦。
湯漸藜說:“裱畫手藝拿北平來說,分蘇裱、行裱兩種:蘇裱講究手
工精細,款式大方,絕不偷工減料;行裱是能省就省,含糊矇事。蘇裱
以琉璃廠為中心,價錢雖貴,可是從不欺人;行裱以廊房頭條做據點,
那比琉璃廠的手藝,價錢儘管便宜,可是手藝工料就差得太多了。一
幅作品送到裱褙店去裝裱,因為寫字畫畫,不是宣紙、棉紙,就是絲織
的綾絹,質地柔軟,缺少韌性,所以裝裱第一件事是在字畫背面,先粘
上一層棉紙,把原件增加厚度,穩形定性,內行話叫作‘託’。同時有殘
缺皺紋,這時候都可以彌補熨平。等襯紙完全曬乾,然後把四圍不用
的邊,從落款一邊起切割整齊後,就可以著手鑲邊工作了。鑲邊先要
在裱件背面四周,先比齊粘好細條的紙打底,然後貼上棉紙。講究的
用綾緞,此中高手,為了配合字畫紙張的色澤,有的甚至於用水紋綾、
古錦緞來託襯,把裱出來的字畫顯得清新華貴,色彩冷豔,真能把字畫
的身價抬高。做好了鑲邊,這幅作品裝裱手續,只能算是完成一半。
“裱褙字面過程中,調製糨糊是最重要也是最麻煩的工作,良工巧
匠,各有各的手法,日積月累,精神所萃,自然神而明之。不知道的人,
總覺得高手們全有密不告人的竅門。
“其實《裝潢志》上就列有治糊方法:‘先以花椒熬湯,濾去椒,盛淨
瓦盆內,放冷,將白麵逐旋輕輕糝上,令其慢沉,不可攪動。過一夜,明
早攪勻,如浸數日,每早必攪一次。俟令過性,淋去原浸椒湯,另放一
處,卻入白礬末乳香少許,用新水調和,稀稠得中,入冷鍋內,用長大擂
錘不住手擂轉,不令結成塊子,方用慢火燒。候熟,就鍋切成塊子,用
原浸椒湯煮之。攪勻再煮,攪不停手;多攪則糊性有力,候熟,取起,面
上用冷水浸之,常換水,可留數月。’請看古代治糊有多麼繁瑣精細。
其實坦白地講,治糊要用花椒水,要加白礬乳香,要調得細,攪得勻就
成啦。不必一定要照上面說來做。託畫的糨糊要稀,跟水是三與一之
比,託綾的糨糊要稍濃,跟水是二與一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