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許多政治因素在內,大約就與現代飛船上天,衛星探月一樣,起凝聚人心,威揚國力的作用。而當朝的皇帝和太后政局不穩,明明沒有餘力也要強行鑄劍。
向軼接著說了許多鑄劍的工藝和步驟,具體的開山、採礦、提煉、提純、淬劍等等,並且介紹了一些古代劍文代和“近代”名劍。
中國有著非常悠久的鑄劍史,早在公元2700多年前;黃帝與蚩尤的時代便已經有了劍。春秋時期,吳、越兩國的鑄劍技術之精湛、工藝之華美,可稱舉世無匹,如干將、莫邪之類,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到了東漢晚期出現了“百練鋼”的技術,將鋼鐵千百遍燒煉錘打,去除雜質,製成的劍銳利而有彈性,用力彎曲,劍身如勾,放開來鏗然有聲,又如箭弦一般平直,這種鋼劍可以把一般的銅劍、鐵劍一削而斷。
一般的武器,在刃口處鑲入少量百鍊鋼,立即就能化腐朽為神奇,成了一把好劍;一把完全由百鍊鋼製造的劍已是千金難求,一揮就可把普通劍削斷,只有一些名人、名將,或有大軍功的人才能佩帶;而皇帝令名師鑄造的寶劍,加入了許多特殊材料,經過高超工藝才鑄成,能把百鍊鋼劍輕易斬斷。鑄這樣的一把寶劍,當然非常不容易,經常要數以萬計的匠人,花費幾年的時間才能完工。三國時期便有許多這樣的好劍出現,如袁紹鑄的思召劍;曹操鑄的孟德劍、倚天劍、青虹劍;曹丕鑄的飛景劍、流彩劍、華鋌劍;劉備鑄造的蜀八劍;孫吳鑄造的白虹、紫電、辟邪、流星、青冥、百里等。
如今穆帝要鑄的,也就是這樣的削鐵如泥的寶劍。他們現在所在的地點,也正是古代吳、越鑄劍的地方,許多名劍便是在這兒附近出爐,或許這兒就是中國最適合鑄寶劍的地方。為了特殊的礦石和靈泉,必須在這離前線不遠的地方鑄劍,不但需要勞工無數,還要強大的軍隊來保護,確實是耗費錢糧之極。
周全這時才想起來,小時候有一次去博物館參觀時,見到過一把兩三尺長的青銅劍,據說已經在古墓裡埋了兩千多年,但依然寒光四射,鋒利無比,劍身光亮平滑,刃部磨紋細膩,紋理來去交錯,神秘而炫麗。
古代的鍊鋼技術應該是不如現代的,可是如何能造出同時兼具彈性的硬度的寶劍?削鐵如泥也就罷了,還能無論怎麼折都不會斷,無論折多久都不會變彎。現代冶金學家夢想的“形態記憶合金”,其實早在2000多年前就以前出現了!古代的寶劍不會生鏽,是因為劍身上被鍍上了一層10微米的鉻鹽化合物,這是一種極耐腐蝕的稀有金屬,提取十分不易。德國在1937年,美國在1950年先後發明並申請了這種專利,而我們的鑄劍大師,比他們早兩三千年就已經在應用了。
中華民族智慧而偉大的鑄劍師,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周全學的是機械專業,其中就包括了金屬材料的熱處理,金屬相學等,對材料淬火有著科學的理論和經驗,突然靈光一閃,寶劍表面的塗層,肯定與向軼說的靈泉有關。古代的術士和工匠可以找到特殊的脈礦,肯定也能找到含有特殊礦物的礦泉水,再加以一些秘傳的淬火技術,效果就出來了。特殊的礦物,可能會散發出不同的氣體或磁場,鑄劍大師便可以從“山川靈氣”中找到跡象,並不是什麼特別神奇的事。
“淬劍其實不需要靈泉,而是要水中含的一種看不見的微小物質,其實只要有這種物質,在城裡也是可以鑄劍的。”
七人都有些驚異,只有向軼微微點頭。周全對千百年前的鑄劍技術越想越好奇,到了現代都很難鑄出來的寶劍,古代是如何鑄出來的,又如何表面處理的?這個無法解開的迷團就在他眼前,並且是他所學專業範疇內的迷團,更令他心癢難當。“各位大哥,我從來沒見過鑄劍的場面,能不能帶我去看看?”
眾人臉色微變,嵇松說:“皇上封山鑄劍,不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