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鐘的指標轉到7:15分。
我從昏天黑地的夢中疲憊地掀開眼皮,像是傳說中盤古開天闢地的一瞬間,光從四面八方透進了我的世界。
手機還在頑強地唱歌,那是個不知道名字的純音樂。原本我喜歡用我喜歡的曲調,但因為日復一日地把我從夢中喚醒而漸漸變成了讓人心生怨懟的存在,所以後來都換成了不知名字的曲調。
手總會比大腦更快一步地把鬧鐘關掉,幾經掙扎,還是艱難地從被窩裡爬了出來。儘管此時仍是睡眼惺忪,談不上清醒。
去衛生間上廁所,洗手,接著開始洗漱。這樣的路線和流程每個工作日不斷重複,已經被身體記住,幾乎到了閉著眼睛也不會出錯的程度。
有些冰涼的自來水流經面板,此時大腦才開始真正甦醒。
水無意間濺到了面前的鏡子上,伸手去擦的時候注意到了鏡子裡的那個人。
突然發現好像很久沒有認真地看過鏡中的自己,竟顯得有點陌生。
在凝視了很長又很短的幾秒後,若無其事地轉開目光,繼續忙活手裡的事。畢竟工作日早晨的每一秒,都無比珍貴。
吃早飯換衣服之前順手開啟喜馬拉雅。最初是被自律向上的雞湯感染,打算利用每天的碎片時間做自我療愈。
現在這個動作已經變成了一個固定的習慣,像習慣空氣一樣習慣這份背景聲。
我心裡清楚,其實每個字都沒有進入大腦。
換好衣服。在8點離開家,走上了這條已經爛熟於心的正陽門大街。
進入工作狀態,無聊而枯燥的工作,會讓我總是不停給自己找事情做。
最近天開始黑得越來越早,到家的時候已經不想像之前一樣在廚房大動干戈了。
電飯鍋煮飯時間在30分鐘,在這個過程中,我會完成兩個炒菜,有時候還會加個湯。
隨著電飯鍋“叮”的一聲,鋪上桌毯,端上菜,拿好碗筷,冰啤兩個杯子,當然得開啟電視劇或者電影,盤著腿,開吃。這是一天裡做開心的時候。
就這樣吃飽喝足休息到天荒地老,該刷的碗還會頑強地等我一輩子。打起精神處理完所有的家務,看劇。
追劇結束後,洗了個熱水澡躺到了床上。這是一天中最自由的時間,精神得彷彿現在才剛剛睡飽醒來。
“啪”,關了燈,想著“今天又是一事無成的一天啊”,“明天一定要開始努力”,閉上了眼睛。
一直都是一個兩點一線或者三點一線的人。
每天走著重複的路線,休息天就是宅,把日子過成了清水。
我也一度認為我是一個心有世界卻止於寸土的人。
以前在南通,身邊的朋友一個個有了家庭自然陪伴我的時間就少了
她們出於好心,經常督促我出去走走。
然而,我固執的認為,我就是喜歡宅。
可是,我卻忘記了,改變這件事兒才是世上唯一不變的事情,包括自身的改變。
我堅定的認為自己宅,是真的因為我自身喜歡還是適應了這種狀態?因為懶,我不願意改變更不願意打破習慣。
最近幾年流行“舒適圈理論”,說人長久待在舒服的環境下,會因為生活安逸而不想動腦筋;若能經歷一些挑戰,反而會變得成熟。
過度安逸,把生來鋒利的稜角打磨得光滑,於是日子永遠在舒適圈裡度過,沒有挑戰沒有激情。原來的一腔孤勇消失殆盡,生活乏味無趣。
在舒適圈裡輕鬆慣了,是會有癮的。而一旦上癮,就很難戒掉。
舒適區待久了,就得為了柴米油鹽打拼,就得重新鍛鍊處理人生窘境的能力,就很難有“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悠然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