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0分以上,給一種獎勵;112分以上,給兩種獎勵。獎勵內容包括出去玩、講故事等等。

3周過去後,小女孩的壞習慣都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這位母親對孩子的要求很具體,她用考核表的形式來對孩子進行習慣培養,結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一所小學,有一個班的班主任為孩子們開展了“糾正壞習慣、做個好兒童”的活動。並且告訴孩子們:習慣養成的第一步是要有適合自己的“奮鬥”目標,而且不要太遠、太大。

讓我們看看這些小朋友們是如何根據這個規則讓好行為成為好習慣的。

下面是幾位同學結合個人特點制定的個人目標:

陳奇:我要改掉上課時隨便說話的毛病。

李陽:我的紀律性有點兒差,所以我定的小目標是:本月被老師點名最多不超過5次。

王葉:我排路隊時走得慢,所以我的目標定為走好路隊。

晨晨:上課積極舉手發言,每節課至少發言一次。

瞧,這些個人小目標多具體呀!這就是同學們想要讓自己養成的習慣。在制定目標的同時,他們也找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之處,以後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去改掉它們了!

習慣養成的第二步是要有切實可行的“絕妙”方法,從頭到尾都要做到具體細緻。

李軒:我要養成按時做值日的好習慣。我早晨起床比較晚,有時來不及做值日。我改正的方法是:前一天晚上調好鬧鐘,第二天比平時提前20分鐘起床,做到準時到校。

楠楠:我現在還不夠文明,我的目標是不再罵人。我改正的方法是:努力控制住自己,不說髒話,就是在生氣的時候也要做到有話好好說。

小雅:我的不足是經常忘帶作業,我要養成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我的方法是:每天寫完作業馬上把本放回書包,晚上再檢查一遍。

惠琴:我的目標是養成“上課鈴響,座位上坐好”的好習慣,現在我有時還做不到。我改正的方法是:課間休息時不去很遠的地方,在沒打鈴之前先回到座位附近活動。

孩子們給自己制定的目標如此具體,一段時間後,絕大多數同學都變得比以前更愛學習,也更守紀律了。可見,只有制定明確的目標,在培養習慣時才會有章可循,好習慣也才能一步步培養起來。

不斷強化

著名教育家曼恩說:“習慣彷彿一根纜繩,我們每天給它纏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會變得牢不可破。”這個比喻非常形象、智慧。把習慣比喻為一根繩索,每次行為的重複,就相當於又為它纏上了一股繩索。很顯然,每天纏,不斷纏,纜繩會越來越粗,終於有一天,會粗到牢不可破。

為了養成好習慣,每做一次,就對自己說:“纏上一股,又纏上一股!”從這個意義上講,好行為如果開了頭,每做一次,纜繩就粗了一些,以後就會變成牢不可破的習慣了。

在好習慣的培養與壞習慣的糾正上,我們需要遵循強化/消失定律。對好習慣的強化就像每天為纜繩纏上的一股新的繩索,而對壞習慣則採用相反的方式,這樣一來,要鼓勵孩子保持好習慣,糾正不良習慣,就容易多了。比如,父母如果在處理孩子的事情上獎懲分明,關注孩子正確的行為,使之強化;批評孩子的壞習慣,使之消失,孩子好習慣的培養一定會變得更為容易。

掌握強化/消失定律的關鍵就是要獎懲分明。如果孩子做錯了事情,而且事先有宣告他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那麼父母絕對不可以姑息遷就。如果父母無法在孩子面前建立威信,孩子也無法養成好的習慣。同時,如果孩子的行為值得表揚,父母絕對不要吝嗇,也許只需要你說句話而已,但對孩子來說,那將是他們繼續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