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6部分

然去世了,幸而有人可以代替她。

黃老先生親自選定了一個黃道吉日。這天,石塘鋪完全按照祖輩傳下來的儀式,為這個喝過洋水又即將再去喝洋水的新郎倌舉行了隆重熱鬧的婚禮,黃家的仲瀛二小姐則從這一刻起,成了楊家的冢婦。

半個月後,楊度告別母親、妻子、妹妹和湘綺師,背上一個簡單的行囊,並特意將馬福益所贈的那把倭國古刀佩戴腰間,依依不捨地離開了石塘鋪。

楊度再次踏上東京土地時,距他前次離別僅僅只有十個月。他沒有想到這麼短的時間內就會重來日本。然而就是在短短的十個月裡,日本的中國留學生界,卻出現了巨大的變化。

首先是人數的激增。去年十月,楊度回國時,留日學生不過五百人左右,而現在已多達一千二百餘人。國內腐敗的政局刺激了眾多有志青年來東洋尋求救國真理,這是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是朝廷的鼓勵。今年春天,張之洞奉朝廷之命,制定了一個獎勵留學的章程。章程上說,留學回國的學生,視成績優次,將賜以拔貢、舉人、進士、翰林等出身,並加以錄用,授予官職。也有不少人是受這種驅使來到日本的。

其次是留學生愛國熱情的空前高漲。無論是激烈的主張排滿的革命派,還是溫和的擁護光緒帝的保皇派,都肆無忌憚地集會結社,侃侃高談自己的觀點,言談之中,洋溢著滿腔救國救民的激情,就連專門為祿利或為學習某種專業技術而來的人,也不能不捲入其中,傾聽別人的政治主張,發表自己的國是意見。相對於國內的沉悶而言,日本的留學生界如同一鍋沸水。這個巨大的轉折點就是三個多月前的拒俄運動。

沙俄是一個掠奪成性的侵略帝國。早在十七世紀五六十年代,它就開始了對中國東北的侵犯。十九世紀中葉以後,又不斷強佔中國邊界,霸佔了中國大片領土。庚子年它是八國聯軍之一。根據光緒二十八年簽訂的中俄交收東三省條約,第二年四月是沙俄從中國東北撤軍第三階段的最後期限。但沙俄不僅不撤兵,反而增兵南侵,又突然向清政府提出了七項要求。

這年二月,日本東京《 時事新報 》發表號外,登載沙俄駐日公使的談話,說什麼“俄國現在政策是斷然取東三省歸入俄國版圖”等等,此事引起了留學生的極大憤慨。四月二十九日,東京留學生界在神田錦輝館召開全體會議,決定立即成立拒俄義勇隊,當即就有一百三十多人志願參加,另有五十多人表示願在東京本部工作,還有十二名女學生簽名參加護理事務。這些熱血青年堅決表示:“誓以身殉為大炮之引信,喚起國民鐵血之氣節。”兩天之後,義勇隊改名為學生軍,準備回國開赴東北前線。

留學生的行動嚇壞駐日公使蔡鈞。他對朝廷說留學生名為拒俄,實則革命。清廷與日本當局相勾結,嚴令解散了學生軍。此事對日本留學生刺激很大。本來大部分留學生只想拒俄,並非要革命。現在朝廷將拒俄與革命混為一談,倒使不少學生清醒過來:不革命則無以拒俄。於是以黃興、陳天華、秦力山、吳樾等人為首,在學生軍的基礎上組織軍國民教育會,其宗旨為“養成尚武精神,實行民族主義”,採取“鼓吹”、“起義”、“暗殺”三種形式與朝廷作鬥爭。就這樣,留日學生們的政治熱情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與此同時,各種宣傳愛國思想的報刊雜誌相繼誕生。

楊度記得,他離開東京時,留學生界的報刊只有《 國民報 》、《 新民叢報 》以及他和黃興等人創辦的《 遊學譯編 》等三四家,而現在又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