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袁在北京宣誓就職,8日,曾將誓詞電達南京臨時參議院如下:
“民國建設造端,百凡待治。世凱深願竭其能力,發揚共和之精神,滌盪專制瑕穢;謹守約法,依國###願望,蘄達國家於安全強國之域,俾五大民族同臻樂利。凡茲志願,率履弗渝。俟召集國會,選定第一期大總統,世凱即行解職。謹掏誠悃,誓告同胞。”
在這時孫、黃、袁、黎四個“大人物”中,黎被稱為“忠厚者”和“穩定派”,並且是站在北洋派與同盟會以外第三者的地位。但這個“忠厚者”黎元洪與袁世凱合謀在8月15日殺害了革命黨人張振武和方維,這是袁黎在政治陰謀血案的開始。
張振武、方維被殺後,袁世凱又設一套計劃,電邀孫、黃、黎三人來京舉行會議,想利用“四巨頭會議”,形式粉飾中國之統一,以加強其統治地位。他估計到孫、黃二人是不肯北來的,如果他們不肯北來,就可以把破壞統一的責任加在他們的身上。不久孫中山從上海動身到北京來,而黃興隨後也來了,他就停止了前一陰謀計劃的進行,仍然保持其與同盟會表面合作關係。
張振武血案發生後,同盟會認為袁的手段太毒辣,反對孫中山輕入虎穴和那個殺人魔王見面。但孫中山並不關心個人的安全,於8月24日到北京,距離血案發生不到10天。
孫敢於“單刀赴會”不能不引起袁暗中驚佩。他極力裝出竭誠歡迎的熱情,派自己所乘的金漆朱輪雙馬車,到前門外迎接孫,並命北京軍警以總統之禮相迎。北京市民也都懸旗歡迎。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九、同盟會與四黨合併成立國民黨
九、同盟會與四黨合併成立國民黨
孫中山到北京前,北京各政黨即已開始了分化和合作的重大演變。原來在南北和議成立的前後,有些只知有民族主義的同盟會會員,認為革命的目標已經消失,便從同盟會中分化出來,另外組織一些爭取政治地位的小政黨。有些小政黨則是時代的新產物,掛上一塊招牌,發表一篇宣言,拉出幾個大名的政治要人來作為他們的領袖,以便於進行政治投機活動。南京臨時政府時期,臨時參議院內部互相對立的政黨,主要是同盟會與江浙人士章炳麟、張謇為中心的“統一黨”。與以湖北人士孫武、藍天蔚、劉成禺為中心的“民社”,君主立憲分子籍忠寅、周大列等所組織的“國民協進會”,聯合起來成立一個“共和黨”,推戴黎元洪為名義上的領袖,成為同盟會的主要競爭者。除了這兩個政黨外,參議院還有谷錘秀、張耀曾、吳景濂等的“統一共和黨”,立於第三者的地位而有舉足輕重之勢。在此時期,同盟會的政治活動家宋教仁透過私人關係與“統一共和黨”建立了密切關係。
宋教仁在南京臨時政府結束階段,他所持的政見與孫中山不同:孫中山主張將政權讓與袁,同盟會退為在野黨,宋則主張“毀黨造黨”這就是放棄同盟會的名稱,吸收其他小政黨組成一個大政黨,並在國會中取得第一個大政黨的地位,從而擔負起組織責任內閣的責任。這個主張也是放棄在總統問題上,軍事實力上對袁的鬥爭。這個主張很快地獲得了大多數同盟會會員的熱烈支援,因為他們渴望政權已久,在革命成功之後退為在野黨,是與他們的利益不相符合的。
宋教仁是一個很好的演說家,而且還是一個馳名的政論家,經常用筆名在報上發表政見。同時不僅與“統一共和黨”取得聯絡,而且與“國民促進會”、“國民公黨”、“共和實進會”這三個小政黨取得聯絡與同盟會合併。在孫中山到北京前,同盟會合併以上四個政黨組成一個大政黨打下了基礎,只等孫中山一到就正式宣佈。
孫中山到北京第二天(1912年8月25日)同盟會宣佈與四黨合併成立國民黨,孫中山出席發表了組織###的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