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同盟會原來以孫為總理,黃興為協理,宋教仁等為幹事。自改組為國民黨後,改推孫為理事長,黃、宋等九人為理事,並設參議三十人以容納各方人才。國民黨的成立,使宋立刻成為黨的核心和政治上最活躍的人物。

1912年底到1913年初,進行國會的選舉。選舉揭曉,國民黨兩院議員共佔392席,共和、###、統一三黨聯合起來佔223席,國民黨的壓倒優勢使君主立憲派為之失色,同時也使袁世凱感到失望。

1913年5月11日,在梁啟超的建議和主持下,共和、統一、###三黨合併成立“進步黨”,因此國會中四黨並存的局面變成了兩黨對峙的局面。進步黨推出黎元洪為該黨理事長,以對抗孫中山為理事長的國民黨(實際負責人為湯化龍與梁啟超)。

孫中山到北京後,錯誤地認為袁的品質不如傳言中之惡劣。他極力勸黃興北來,在致黃電中說:“以弟所見,項城實陷於可悲之境遇,而絕無可疑之餘地。振武案實迫於黎之急電,非將順其意,無以副黎之望。弟到此以來,大消北方意見。兄當速來,則南方風潮亦可止息,統一當有圓滿之結果。”

孫中山到北京的主要目的,是想說服袁加入國民黨,並且願意以黨的領袖地位讓給袁,使之能為黨所用;說服袁遵守責任內閣制,以限制其個人野心和違法行為;說服袁仍然遷都南京來,以避免北方腐朽勢力的包圍。為了表示與袁真誠合作,他和黃興相約共同放棄正式總統的競選,擔保袁當選,並且發表了十年不換總統的主張。

孫中山在北京一共住了一個月,與袁進行過十多次的會談,但都沒有談到此行三個目的。他曾經談到“耕者有其田”,又談到收回硬弊代以紙幣的政策,而使他感到詫異的是:他每次提出來一個問題,袁都叫一次好,完全沒有表示不同的意見。袁也談到梁啟超將要回國,希望孫中山不念舊惡予以效力民國的機會。孫也接受了這個意見。

一天,孫表示願在十年之內修築鐵路二十萬裡,請袁在同一時期訓練精兵一百萬。袁高興得站起來大呼“孫中山先生萬歲”。孫也回報聲“大總統萬歲”。

9月9日袁以總統命令發表“特受孫文以籌劃全國鐵路之全權”。

9月20日,袁向臨時參議院提出任命趙秉鈞為內閣總理,由於黃興盡力疏通得以順利透過。袁就放出空氣來說:“趙秉鈞是國民黨的黨員,國民黨所主張的政黨內閣已經實現了。”

內閣問題解決,下一步驟就是舉行所謂四巨頭會議了。黎元洪因張振武案不敢來。袁打電報把他和孫黃二人會談經過告訴他,並且請他列名於四巨頭的共同宣言。9月25日,袁通電宣佈:“與孫黃二先生討論後,並徵得黎副總統同意,決定八大政綱條文於下:一、立國取統一制度;二、主持是非善惡之真公道以正民俗;三、暫時收束武備,先儲備海陸軍人才;四、開放門戶,輸入外資,興辦鐵路礦山,建置鋼鐵工廠,以厚民生;五、提倡資助國民實業,先著手於農林工商;六、軍事、外交、財政、司法、交通皆取中央集權主義,其餘斟酌各省情形,兼采地方分權主義;七、迅速整理財政;八、竭力調和黨見,維持秩序,各國家承認之根本。

四巨頭會議僅僅是袁、孫、黃三個人在宴會後進行漫談,既未經過討論和爭論,也就不可能提出主要問題得出一個共同意見來。這個內政大綱是袁所草似的。條文抽象不具體,有些竟是空洞無物的東面。袁發表這個宣言不是沒有目的的,除了利用孫、黃、黎三個大人物列名粉飾中國“統一”與他們“合作”關係外,還從這個宣言中取得把一切大權抓在他的手裡的保證。

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