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的可靠性,是以“愚民”之說也就沉寂了下去。直到戰國時期,天下兼併日烈,為了滅人國而保本國不被滅,諸子百家都開始摸索各種各樣治國之道,於是很多原來被視為“謬論”的歪門邪道也有了市場。”
講述著“愚民”之說根源的朱宜鋒,想到“歪門邪道”變成了正道時,不禁將視投向遠方,然後感嘆道。
“可誰知,一個人卻讓這“歪門邪道”變成了所謂的“正道”!”
在殖民時代,除了武力之外,中國還應該用什麼去征服殖民地?西洋人選擇了傳教士,選擇了他們所謂的天主教、基督教,而在綠**崛起之後,他們在用武力征服一個地區的同時,透過宗教將中亞等佛家黃色之地加以綠化,甚至在就連許多田原木也是精神上的***人。哦!那個字是不能提的,因為根據新的治安條例,這是的違法的!
當然,這就扯遠了。迴歸正題,在殖民時代,中國用什麼去教化百姓呢?拜上帝教?天主教?當然,國人從來都不是虔誠的教徒。在沒有宗教的情況下,我想我們唯一的選擇就是用儒家去教化四方,讓世界沐浴在儒家的光輝下……
但是正如天主教需要宗教改革,佛教進入中國也曾改革過一樣,擔負起沐浴世界之責的儒家同樣也需要改革!怎麼改?對內迴歸本源,至於對外嘛……(未完待續。。)
第449章 離經叛道(二)
“謬論”
“歪門邪道”
諸如此類的斷語傳入使得郭嵩燾長鬆了一口氣,他立即明白自己先前之說,至少在漢王的耳中並不是“離經叛道”之言。漢王的感嘆傳入他的耳中,只讓他不由只覺一陣詫異。
“一個人?”
“沒錯!”
點點頭,朱宜鋒繼續向前走著。
“當時的“歪門邪說”實在是數不勝數,但也就是商鞅這位所謂的法家奇才將“愚民之策“變成一整套切實可行的之策,將西陲弱國秦國一下子打造成為了強國,而秦國也正是憑以商鞅的“愚民之策”,橫掃六國,一統中國,從那時起,任何學說在實際取得成功的法家學說面前都黯然失色!”
同樣熟讀史書的郭嵩燾聽漢王提及商鞅,提及秦國時,只是低頭不語的跟在漢王半步之後,而談性正濃的朱宜鋒則繼續說道。
“商鞅為何要愚民呢?”
在反問之後,朱宜鋒又自問自答道
“在《商君書?定分篇》中就給了答案。“民愚則易治也”,因為“愚民”這個政治學的目的看起來很簡單老百姓愚蠢了,也就容易治理了,如《商君書》中所言“昔之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者也;能先勝敵者,必先勝其民者也。”,而如何制民呢?”
“必先弱民!民弱方才易制!”
郭嵩燾毫不遲疑的答道。
“所以《商君書》才“弱民”之篇,“民弱國強,民強國弱”,總之,要想使人民聽命,必然要弱民,既不讓其富有,也不讓其強大。弱民的第一步,自然就是愚民了。而如何“愚民”呢?”
說到這,朱宜鋒不禁想到那個在一個半世紀後,因為一部“偽紀錄科教片”而被無數國人為之激動、自豪、狂熱的“大秦帝國”,又有多少人知道,正是他們中口的那個“偉大”的“大秦帝國”開啟了“愚民”源頭呢?
“治國,如果開導人民的知識,而不加以堵塞,百姓的學識就會增長。百姓學識的增長,則不會去攻打敵國,就產**邪。所以其才會在《商君書》中言稱“開而不塞,則短長;長而不攻,則有奸”……要瓦解民間已經形成的道德風氣,以統一百姓的思想,這是國家強大的基礎,所謂的“《詩》、《書》、禮、樂、善、修、仁、廉、辯、慧,國有十者,上無使守戰。國以十者治,敵至必削,不至必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