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我們先進去,邊吃邊說。”三人坐在圓桌邊上,楊帆看著幾碟菜,就沒見到有幾片肉,最後眼尖,在上來的一碗三鮮湯上,依稀看到了幾片臘肉,心裡暗道這請貼上寫的略備薄酒,這還真夠薄的。
這邊楊帆還暗地裡腹誹,那邊徐光啟已經坐不住了,痛心疾首道:“要怎麼做你自己還不知道啊。聖上和孫尚書都給你安排妥當,連舉人的身份都給你安排好了,明年春闈,只要你穩穩當當考個功名,能入三甲,那便可以入仕為官了。”
楊帆喝了一口壺中的酒,暗道徐光啟的摳搜,明明自己送上了一罈子好酒,還那這“白開水”來糊弄自己,放下酒杯,道:“此事在下已經講過無數次了。大明每三年便有一次春闈,入三百貢生,寒門子弟成千上萬,難道還缺在下一人站在廟堂高談闊論?更何況在下依然封爵,這時候在去入仕,難免遭人非議。”
“哼,老夫當初就勸你莫要自誤,那個燙手的山芋豈是好拿的?你看看那個人,不到官至一品,膽敢封爵的?異姓封爵,本就遭人非議。除了開國功臣,除非有莫大的戰功,才能封爵,這一戰封伯,聞所未聞也不知道聖上當初是怎麼想的。”
徐光啟羅裡吧嗦一大堆話,楊帆一隻耳朵進一隻耳朵出,等徐老講完了。楊帆喝了口湯,問道:“徐老可知道如今順天府一帶有多少難民?”
“怎麼?”徐光啟問道。
“在下沿途就這麼隨便一看,街頭難民飢寒交迫,隨處可見。”楊帆看了看大雪昏天,故意嘲諷道,“不知道是不是我大明的子民。”
第一百一十六章 什麼是公平
徐光啟臉色一變,喝道:“你這是什麼話,在我大明的疆土上,哪一個不是我大明的子民?”
“原來是大明的子民啊,那麼敢問哪位出將入相的聖賢,能夠替我們聖上去救救那些飢寒交迫的百姓?徐大人,您能嗎?”楊帆的語氣很平和,聽在徐驥還有徐光啟耳朵裡,卻不由令之身體一顫。
是啊,我能嗎?
“徐大人是準備將自己那些俸祿拿出來救濟災民,還是準備騰出自己的府邸,來安置災民?就算徐大人菩薩心腸,肯這樣做,又能就得了幾個人?”
徐驥剛剛從外地升遷回京,等過些時日,便要升遷至戶部侍郎。被楊帆這麼一問,都沒了聲音。朝廷早就無暇顧及這些災民了,西北重災區,都快掀翻天了,也只能送去還是從楊帆那裡摳出來的一萬石糧食,解一解燃眉之急。
“假使我楊帆,站在朝堂之上,站在那府衙之內,又有何舉措,可以讓這些人餓不死,凍不死呢?”楊帆一句句詢問,令兩人無話可說。
官做到徐光啟這樣,已經算是好官了。既又實幹之才,又能夠潔身自好,憂國憂民。然而更多的,則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收受賄絡,昏庸無能,只懂溜鬚拍馬、吟詩作對,不知體恤民情,思量國計。
徐光啟嘆了一口氣,反問道:“那你能嗎?”
“我楊帆能救一千人,那邊盡一切努力,絕不會只救九百九十九人。米,可以買,棉襖可以送,但是我想問大人一句的是,你,能嗎?”
徐光啟感到如鯁在喉,說不出什麼話來,最終只能一嘆,搖頭道:“老夫不能。”
“那麼,孫尚書能嗎?”
“估計不能。”
“那便是了。太平盛世,入仕安民;亂世之道,出將平天下;然這亂世逢上天災,唯有實業興邦!”
“實業興邦……”徐光啟抬起頭,看了一眼這個語出驚人的後背,點點頭道,“好個實業興邦!”徐光啟最後那句好一個實業興邦,不知道是感嘆還是嘲諷。
楊帆的話,意思很簡單。貧民一粒米都沒有,而那陸家卻坐擁糧倉內的幾千石白米。那麼,也只有兩條路,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