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有丁憂在身,他還是天波府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西域軍政大事,必須先報與他,凡有軍國大事,都需他參與定策皇帝李隆基繼續道,安慰了一下李巖失望的情緒。
侍中李適之出列奏道:“左武衛大將軍王毛仲性識明悟,驍勇善射。又有馬政大功,臣薦他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宰相引進同僚,在大唐已成慣例。王毛仲是自己的寵臣,也有能力擔任兵部尚書,皇帝李隆基點了點頭。又覺得不妥,望向身側的高力士。見他輕輕搖了搖頭,低聲道:“北門奴官勢盛。”
王毛仲本是皇帝養馬的家奴,以前奉李隆基之命,誠心結交北門軍樓,北門四軍中的幾位大將那是多年的老交情,皇帝李隆基就是靠他們擁立登基,在禁軍中盤根錯節。成了勢力,皇帝暗暗開始提防。
文官結黨皇帝倒不在意,王毛仲跟北門四軍中的大佬葛福順結為親家。要是大忌。
皇帝李隆基面色嚴肅,道:“宰相乃國之重臣,容聯考慮考慮,此事以後再議,散朝吧。”
卸了兵部尚書的職,李巖有些如釋重負的感覺,還未出宮,一名小中官過來傳了皇帝的口諭,讓伏波王前去見興慶宮見駕。
李巖走得很慢,邊走邊琢磨皇帝的用意,現在得謹言慎行,跟著小中官到了興慶宮門口,瞧見卑國公王毛仲正等著通傳。
“多,閹宦在宮中服侍聖人,不過是一群殘廢的奴才,竟敢盅惑聖人。影響他對大臣的任命,有機會我要讓他吃不了兜著走王毛仲自恃皇帝對他的寵幸,在宮門口對著監門衛罵罵咧咧。
李巖裝著未聽見,從他身邊經過,直接入了宮中。
在勤政務本樓大殿門前,高力士正等在哪兒,對李巖道:“皇帝問你楊府的事兒,自個,兒小心應對
那名小中官朝四周望了望,趨前兩步,小聲向高力士稟報了剛才王毛仲在宮門口罵罵咧咧的事,聽得高力士臉一陣兒青一陣兒白,身子顫抖起來,咬牙吩咐道:“讓他在宮門口多等會,暫時不要通傳
李巖進了大殿,皇帝見了,待他行禮完畢,親切道:”繃波王,你不會埋怨父皇免了你的兵部尚書吧。” 李巖略一落座,立即站起,恭敬答道:“父皇,兒臣年少,以前做事任性而為,捅了不少漏子,多一點時間在家閉門思過,也能體會父皇對兒臣的關愛之心。”
是呀,他領軍出征,不過十五六歲,正是少年衝動的時候,不過也是這份銳氣,才能滅了吐蕃,佔了西域,縱有些出格之舉,也能理解,皇帝李隆基瞧李巖的神色已柔和許多。
“你怎樣看霍國公任兵部尚。
略微思索片刻。李巖拱手道:“兒臣以前去閒廄院選馬,瞧見霍國公為了讓馬群躲開暴雨,親自趕馬入圈。渾身淋溼,他忠心王事,令兒臣一直作為效仿的物件,不過,他任職大唐的兵部尚書卻不太適合,霍國公未厲邊戎,對邊情不熟,如果他能外放邊鎮幾年,倒是兵部尚書的最佳人選
這是明褒實貶,皇帝如果沒糊塗,他應該明白王毛仲不是兵部尚書的雖佳人選,從我手裡奪走,怎麼也要給你下點藥。
“你與楊府又是怎麼一回事?怎麼替他守起靈來皇帝李隆基想起自己召見李巖的目的,問道。
“楊郎中是兒臣在工部時的同僚,當時家眷未到,就住在我府上,後來家眷來了,便在旁邊買了一套院宅,比鄰而居,兩家乃是通家之好”他家只有女兒,並無兒子,臨終前將一女許配給我,因此為楊郎中儘子婿之市不敢懈怠李巖小心稟道,心裡忽然轉了個念頭,我要是將楊玉環送到宮中,皇帝通曉音律。楊玉環性子溫婉,能歌善舞。倒是很好的一對兒,說不得。皇帝一高興,讓我重歸西域。
算了,要是皇帝將楊氏姐妹都瞧上了眼。那我不是做了賠本的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