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才還是滿臉堆笑,好像個做買賣的商人一樣。“敖大人,碼頭上面隨時都有可以效勞的苦力,工價銀子是按量計算的,出租馬車就在碼頭外面候著,敖大人需要的話下官立即幫您去叫了來,出租馬車的收費是按距離計算的,從碼頭這裡到上海縣衙有大約二十幾裡地,需要支付四塊銀元。”
“用不著馬車。”敖星煌趕緊搖手,“本官是帶著轎子來的。”
“轎子?”陳德才笑了笑道,“敖大人,上海縣城和商埠裡面是不許用轎子的,怕堵塞交通,您還是僱馬車吧。”
第585章 種地也能成富翁?
月票榜總是岌岌可危,各位大大們,還能再挺一下羅羅嗎?
。。。。。。
一身大紅官袍(新明的官袍都是一個顏色的和前面制度不完全一樣)敖星煌帶著十幾個隨從、家人、轎伕還有一個十幾歲的小老婆,臉色鐵青的走在上海大馬路的人行道上面。
他是沒有什麼錢的清官,雖然家裡面也有幾百畝水田算是遠近聞名的“大土豪”。但是一年不過七八百石租子,扣掉應繳的稅賦(清官是不逃稅的)還剩不到五百石穀子,碾成大米就是三百石不到,賣給江西的糧商不過400銀元,雖然抵得上一個“中產”之家幾年的收入,但是敖星煌還在資助家鄉的幾家私塾,又有一大家子要養,所以他的經濟狀況就是四個字——宦囊羞澀。
所以這次出門在外,敖星煌只帶了不到300元的路費,本來以為是足夠了,誰曉得在上海碼頭停個船就花去了三分之一!現在哪裡還捨得花錢僱馬車?只好步行去上海縣衙了報到了。
不過他的這身打扮走在大街上也忒引人注目,不少過往行人都停下腳步投來了好奇的目光,還有人議論紛紛起來了。
“又來了一個窮官,連馬車都叫不起,最近是怎麼回事?怎麼全天下的窮縣官都到上海灘來了?”
“聽說是皇上把他們招來的,參加一個什麼工商促進會議。”
“就這樣的土老冒還促進工商?這不是在開玩笑嗎?”
“大概皇上就是想讓他們來上海開開眼界吧?”
這些評論敖星煌是聽不到的,他已經被眼前的繁榮場面給驚呆了,上海他不是沒有來過。2年多以前他還在這裡做過官。那個時候上海灘雖然繁華。但遠不及現在的一半。不,應該是三分之一!短短不到3年時間,怎麼會有那麼多的商號工廠,那麼多的人口聚集到這裡呢?
正納悶加震驚的時候,一輛馬車忽然停在了敖星煌身旁的馬路上面,這馬車是由四匹又高又壯的健馬拉著,一看就知道不是蒙古種和中原種的。車廂的做工極為考究,表面還有雕花紋飾和精美的彩繪。如果不是車廂下面安了四個輪子。敖星煌差一點把它當成個彩繪屏風了。
還沒有等他回過神來,馬車已經停穩,從車廂裡面鑽下來一個和敖星煌一樣穿著大紅官袍的官員,看補子就知道也是從六品。那人比敖星煌年輕,不過三十多歲的樣子,白面無鬚,頗為儒雅,見了敖星煌就一拱手“下官是上海知縣盛康,不知先生是從哪裡來的?”
“可是常州盛旭人?”敖星煌記得道光24年的進士裡面有一個名叫盛康的常州人,不知道是不是眼前這位。
“正是在下。”盛康笑著回答。他道光24年中了進士後被安排到安徽銅陵當縣令。後來跟著李文安、李鴻章父子一起投靠大明,仍然留任銅陵縣令。兩江科舉之後。安徽本地的縣令都由安徽人出任(不一定是本縣)。盛康是南直隸省籍,就被安排到上海當縣令。雖然官職沒有升,但是上海縣可比銅陵縣肥了不知道多少倍,看看他現在做的馬車和一身鮮亮的官服就知道了——順便提一下,這位爺在歷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