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要嚴峻的多。
雖說林在山現在算是搭上了皇族一脈,後面有大勢力在撐他,但洋皇妃撐的只是他這一個人,而不是他旗下這家追求音樂理想的唱片公司。人家只是想拿他做一個新興的文化符號,一個典型性人物來推,並不是真的要推進華語音樂的發展。
而林在山想的是帶領Beyond在華人音樂圈做出成績,努力推動整個華人音樂的發展,這個任務實在太艱鉅了。
即便是他是一個千年難遇的穿越者,但給自己肩膀上扛上這麼大的責任,他前進的步伐依舊會變得很緩慢。
Beyond過去一年賺到了大錢,現金流已經堆出了3億多,公司資本破5億,但展望未來,林在山仍舊是躊躇滿志。
唱片市場遇冷,這是Beyond要面對的最大難題,也是其他所有唱片公司要面對的核心難題。
音樂本身賣不上價,這對音樂行業來說幾乎就是毀滅性的打擊。
在這個冷淡的大背景下,推新人難,出唱片難,未來可能做音樂類的節目都會變得很困難。
怎麼才能把音樂變成財富,將音樂工業發展成可持續性發展的事業,這都是未來林在山要攻堅的難題。
至少從目前來看,他還沒有想到太好的辦法來扭轉華語音樂市場江河日下的局面。
另一外面的華語樂壇,在先進性上要比這個位面提前了不少,但另一位面的華語音樂市場同樣是一片狼藉,沒給林在山提供更多的可借鑑的地方,西方樂壇有強有力的版權保護制度,音樂電影工業發展的都算比較健康的,但網際網路大潮的來襲,還是沖垮了西方很多傳統的文化工業。
如今西方的唱片業已經朝著數字化的方向發展了,傳統的CD將成為歷史,黑膠片更是變成了小眾發燒友的收藏品。
華語唱片市場也在朝著數字化的方向發展,但缺乏強有力的政策保護,這樣的蛻變對華語音樂來說其實更是毀滅性的打擊。
在網際網路音樂來襲之前的CD和卡帶時代,國內的盜版情況也很嚴重,歌迷買盜版CD買盜版卡帶,固然便宜,但還是要花錢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歌迷都為音樂付出真金白銀了。
但網際網路時代一到來,沒有人再為音樂掏錢了,免費聽歌成了常態。盜版商死了,正版廠商死了,音樂人想靠賣音樂賺錢,現在連屎都吃不上了,這樣的現實對音樂人來說實在是太殘酷了。
林在山去年橫空出世,靠著超凡的音樂才華和個人魅力,加上時運大濟,他在唱片市場掀起了驚天的波瀾。但死海永遠都是死海,一時的波瀾,無法讓整個市場發生根本性的扭轉。
Beyond的核心文化和根基是音樂,要和音樂死磕到底。
如今這艘帆船開進了茫茫無風的唱片死海,光靠林在山一個人用手划著往前走,終有無力的那天。到時候林在山的人氣和號召力都不行了,這艘船還怎麼在音樂市場前進,這是最讓林在山頭疼的事。
如果光抱著音樂走,幾乎可以預見到,Beyond的未來將是死路一條。
包括箭靶、年代這樣的純唱片大鱷,耗光以前的資本後,同樣會這片死海里迅速萎縮,直至壽終正寢。
展望未來的華語音樂市場,誰都無法憑一己之力改變形勢,這個殘酷的現狀,就像林在山心中一塊滾燙的殤疤,撕也撕不下來,治也治癒不好,偏偏他還鍾愛音樂,不願公司徹底轉型,這是最讓他無可奈何的事。
而要想從根兒上改變華語唱片市場的困局,唯有從行政法令上立軍威,從政策層面強有力的保護正版知識文化版權,徹底終結網際網路的免費時代。
但在這個位面,包括皇族扶持的政黨在內,沒有哪個政黨敢遷怒大眾,開這個口子,收回網民的免費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