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畫,不會有穿越,也不會有改天換地改變歷史等等,只是想要用我的筆,把那個時代的天津展現給大家看。畢竟現在提起民國,那個時間段人們只能想起上海灘,三大亨,而甚少有人想到天津衛,袁、劉、二人以及五大道。這次的想法,就是想要介紹一個北中國給讀者看,目前正在看書加準備階段。
這種書註定不討喜,沒什麼錢途,但是是我真的想用心做的非商業文,所以已經做好不能簽約的準備。只是希望有喜歡這種風格的朋友,到時候賞光。如果不喜歡,也不強求,求同存異,各求開心就好。
最後,祝各位讀者2018快樂、幸福、平安、健康。
第四百七十七章 春景(中)
於沈三這種在揚州住過的人來說,上元縣的春節再怎麼熱鬧其實也有限,畢竟是見過鹽商富貴的主,那些大鹽商每天無事就是想著怎麼花錢,到了年關自然更是揮金如土,其富貴熱鬧比之帝王之家仍有過之,更別說是區區一個縣衙門。
可是等到新春臨近,上元縣衙門的情景,卻讓沈三的眼睛有些不夠用。作為一個新進來的書辦,其心裡已經做好被“立規矩”的準備。固然書辦吏員不是衙役那幫粗坯,但是文人整起人的手段比之衙役不知高明多少,註定有苦頭。
直到真的上手入門,沈三發現這裡的吏員書辦人品未必比別處好,自己擔心的事倒不會發生,一來有互相檢校這個制度在,誰也不知道誰是檢校人員,生怕留下把柄被檢舉丟飯碗,不敢亂來;二來也沒必要,人少活多,能有新人進來分擔工作最好不過,把新人擠兌走,大家都要加擔子,這就不合算。
上元的戶房工作強度幾乎為六房之手,錢穀、丁口的計算每天不停,這些事又關係著一縣運轉的基礎,不能輕忽。沈三還是第一次見到,一座縣城裡,幾乎每天都有人要求入住辦戶籍,在戶房外排著隊等著辦手續的人,從天不亮就排起長龍,等到天黑依舊不見減少。想起自己的鄉親本來也是打算到上元討活命求飯吃,沈三於這些人也就格外有耐心。
等到春節臨近,衙門的來人越來越多,簡直像集市多過像衙門。大批老百姓扛著糧食或是蔬果走進衙門裡,見到當差的就往手裡塞。沈三剛一出來,就被一個老婦人拉住,剛想掙扎卻認出來,這老婦人正是自己當初幫助過的那董小五的娘。
“公子……恩公!老婆子找您找了好久,想要報答您的恩典,沒想到今天碰見了。老婆子到衙門,本來就是要送禮的,見到了恩公啊,這禮就不送別人,只送公子了。老婆子家裡窮,沒什麼好送的,就這點不值錢的小物件,您可別嫌棄。”
老婦人送過來的是個小籮筐,裡面放的,是若干不成匹的綢子。這種絲綢拿到綢緞莊裡很少人收,但是做一個人的衣服已經足夠了。尤其沈三這種身材並不特別高大的,更是綽綽有餘。雖然在揚州生活,沈三的家境還不足以穿戴綢衣,這還是第一次有機會穿上綢緞衣衫,其連忙搖頭道:“大嬸,這可使不得。禮物太貴重了,我不能收。”
“這有什麼可貴重的?要我說,這還拿不出手呢。等到明年,我兒子把家業重新振興起來,老婆子還要送整匹的綢緞呢。這點小意思,可沒臉說是什麼禮,也就是個心意,做人不能忘本,知恩圖報才是本分,大家來縣衙門都是為了表表心意的,總不能讓縣太爺覺得,我們這些百姓沒有良心。”
沈三納悶道:“嬸子,你們來不是為了怕衙門找你們麻煩,所以特意來送禮的?”
“恩公想到哪裡去了,在上元縣哪還敢有公差找百姓麻煩?現在上元的衙役都是怕百姓的,只要百姓去告狀,那些衙役就要倒黴。大家都在說,還是廣東人好。之前來了個海總憲,在應天搞一條鞭,咱們老百姓已經很享福了。如今來了範青天這個廣東人,比海總憲還好。只盼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