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哲學研究會、新聞研究會、體育會、靜坐會等。其中進德會、哲學研究會、新聞研究會、畫法研究會等是由蔡校長親自發起的,其他各會也多是在他的倡導和支援下得以建立起來的。這些社團,有的是為了砥礪德行、提高修養,有的是從事學術研究,有的是把學生引向正當的娛樂。各種社團活動改變了北大從前沉悶和頹廢的空氣,學術討論和思想爭辯蔚然成風,全校出現了生機勃勃的景象。楊晦教授在《五四運動與北京大學》一文中回憶當時的情景,感慨萬千地說:“當時校內的學術活動和社會活動是很活躍的,特別是到了1918年、1919年,隨著政治上的變動和外交的吃緊,隨著新舊思想鬥爭的展開,就一天比一天開展,一天比一天活躍。平常,除了北京大學日刊每天出版外,還有宿舍的影壁上、牆上隨時出現的海報、佈告等。有人發出什麼號召,就有人響應;說開會,就有人去。開會的地點,大些的會,在飯廳開的時候多,要說話的,站在板凳上就說起來,甚至在廁所裡開闢‘廁刊’,互相辯難。北大當時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有什麼活動或有什麼社團組織,一般都是放一個簽名簿在號房,誰願意參加就可以自由簽名。學術思想鬥爭跟社會活動同時在北大活躍。”這麼多的社團和活動,在中國是獨一無二的,許多社團及其刊物對當時社會發生過重大影響。
7。從旁聽開始的開放女禁
蔡元培提倡大學應研究高深學術,但他並沒有想把北大變成“陽春白雪”或“高處不勝寒”的地方,恰恰相反,在他掌校期間,北大的校門不僅沒有向知識相對低陋淺薄的社會關閉,反而敞開大門,讓北大的知識新風吹向社會。
首先是開放女禁。1920年春,蔡元培在北大開始招收女生入學,開了我國高等教育中男女同校的先河。蔡元培畢生提倡男女平等,主張教育普及與男女平等聯絡,強調“女子不學,則無以自立”。所以民國初年他任教育總長時,開始在全國推行小學男女同校,1917年創辦北京孔德學校時也是男女兼收。但在當時全國來說,封建禮教在教育界影響還很深,高小以上學校男女分校,全國為女子開辦的高等學校極少,只有教會辦的北京協和女子大學、南京金陵女子大學和揚州華南女子大學。第一所國立的北京女子高等學校直到1919年4月才正式成立。當時男校女校之間門禁森嚴,男女正常交往極其困難。據許德珩回憶當時的情況說:“五四前夕,為了串連女同學一起參加五四運動,我和另外幾個男同學去女子高等師範,在一間很大的屋子裡,兩個女同學代表接待我們,還有一個女學監。我們坐在這一頭,女同學坐在那一頭,中間坐著女學監。房間大,距離遠,說話聲音小聽不清,大了又不禮貌,好多話還要請中間的女學監傳達才行。”
1919年初,蔡元培在多次講演中批評了當時高等教育的弊端,呼籲破除教育中的男女界限,給女子受教育的平等權利。蔡元培的講演,得到許多青年的擁護。1919年5月19日,甘肅一女學生鄧春蘭寫信給蔡元培,要求允許進北大讀書。她在信中說:“閱貴校日刊,知先生在貧兒院演說(即3月15日在北京青年會作的《貧民院與貧兒教育的關係》演說),仍主張男女平等。然我輩欲要求於國立大學生女席,不於此時,更待何時?”她表示如果蔡元培允許,她願負笈入京,“為全國女子開一先例。”但由於蔡元培這時正因五四運動出京,因而沒有看到此信。同年6月,鄧春蘭又在京滬各報撰文並登出給蔡元培此信,徵求同志,呼籲大學開放女禁。五四運動後,女子解放的問題突出起來,《少年中國》在1919年8月婦女問題專號轉載了鄧春蘭的信,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教育界也有強烈反響。但各大學都不敢率先向教育部提議開放女禁的事,因為這一提議必通不過。社會和輿論都在期盼著老大哥北京大學如何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