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1920年1月1日上海《中華新報》新年號上登出了蔡元培與該報記者就開放大學女禁問題的談話,公開表示了北大和蔡元培的立場。他說:“大學之開女禁問題,則予以為不必有所表示。因教育部所定規程,對於大學學生,本無限於男生之規定,如選舉法中之選舉權者,且稽諸歐美各國,無不男女並收,故予以為無開女禁與否之問題。即如北京大學明年招生時,倘有程度相合之女生,儘可招考,如程度及格,亦可錄取也。”蔡元培明白表示了北大可以招收女生,實行男女同校。他利用教育部學制並沒有專收男生這一條,巧妙地繞過了向教育部提議必遭拒絕的障礙,造成既成事實,迫使頑固當局不得不承認男女同校的革新事實。1920年2月,北大學生王崑崙向蔡元培要求允許她的姐姐、北京女子師範江蘇籍學生王蘭入北大讀書。據王崑崙回憶:“那時,姐姐正因病失學在家,她很想進北大求學。我就去問蔡校長。蔡校長問我:‘她敢來嗎?’我說:‘她敢。’蔡校長說:‘可以讓她來試試。’”蔡元培欣然應允她入北大旁聽。兩天後,王蘭便到校聽講,成為北大第一個女學生。隨後又有奚湞、查曉園報名入校旁聽。1920年2月27日出版的《北京大學學生週刊》(第9號)以“女子就學的先聲”為題,報道了招收女生的訊息,“男女共學已為國內學者多數的主張,本校即先行開放,以為各校倡。但因未得教育部許可,暫不招正科生,只設女生旁聽席,即有王蘭、奚湞、查曉園三位女士入本校旁聽。現在還有許多來報名的,聞今年秋季招生起實行兼收女生雲。”

之後,援例請求放學旁聽的“日必數起”,到3月北大先後招了9名女生:王蘭、鄧春蘭、韓恂華、趙懋芸、趙懋華、楊壽壁入哲學系一年級旁聽;程勤若入國文系一年級旁聽;奚湞、查曉園入英文系一年級旁聽,成為我國國立大學最早一批實現男女同校的女大學生,其中年齡最小的19歲,最大的28歲。1920年秋季起,北大正式招收女生,錄取39名本科生。

北大作為國立大學最早實現男女同校,是我國大學教育史上的創舉。在北大影響下,全國各公立、私立學校紛紛效仿,形成潮流。男女同校在當時雖為潮流,但實行起來阻礙仍是很大的,有人統計,到1923年,北大學生總數已達2246人,而其中女生僅11人。全國這一年有女生的專科學校也僅佔全國專科學校總數的三分之一。愈是如此,愈可看出蔡元培在北大首倡男女同校的意義重大。日本高等教育比中國發達,但此時仍沒有實行男女同校,後來有人向一位日本女教育家介紹蔡元培首倡男女同校之事時,這位女教育家感動地流著眼淚說:“日本沒有賢明的人作同樣的提倡,使我傷心。”

8。人人可以自由聽講(1)

蔡元培不僅主張女子入學,而且主張“無人不當學,而亦無時不當學”,把北大向平民開放。他反對像魏晉時代一樣把人分為三六九等,以至於“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主張人人都可以進大學。為此,他對北大舊的招生制度進行了改革,不看出身、不看資格,而是以考生的學業成績優劣作為是否錄取的標準,使那些家庭貧寒而學業優秀的青年也有機會進入北大學習,改變了舊北大學生多紈絝子弟、習氣不正的局面。後來成為北大名教授的楊晦對此深有感觸。他說:“如果不是蔡先生任北京大學校長,改革了招生制度,我是不可能進入北大的。”由於蔡先生堅持平民教育、擇優錄取的原則,才使許多有志青年考取了北京大學。

為使更多人能接受教育,他還主張學校的學術活動和課堂的教學活動都可以向社會公開,除招收正式學生外,還可以招取一定數量的旁聽生、選科生。旁聽生、選科生中優秀者還可轉為正式生,一樣發給畢業文憑。那時曾把這種做法稱為“人人可以自由聽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