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可留公子獨自在東萊。"
"哪有獨自一人,不是還有孫壽,伍德嘛。"孫權大言不慚地抬出了兩個貼身護衛。可坐在他對面的魯肅卻依舊還是一副油鹽不進的模樣。無奈之下孫權只得向魯肅解釋道,"吾此番來龍口正是為了考察開科取士。而今龍口尚未開考,吾又怎能半途而廢。更何況吾等還未探得東萊熬鹽秘技。"
說起熬鹽秘技魯肅的表情終於有了一絲動搖。正如孫權所言,他們此次來東萊共有兩大任務,一是考察東萊如何開科取士,二是打探東萊的熬鹽秘技。對魯肅來說達成第二條遠比第一條來得重要。可眼下的情形卻是兩條都沒達成。東萊的鹽場皆地處偏僻。並配有重兵把守。尋常人等根本無法接近,更毋庸說混入鹽場內部打探訊息了。其實魯肅之前也曾假扮成鹽商意圖借驗貨之機進入鹽場。結果東萊的鹽官倒是真讓他參觀了一家鹽場。只可惜這家鹽場規模並不大,所行熬鹽之法也與東吳差別。明顯就是專門針對各方探子開設的幌子。要說就這麼空手而歸確實有些讓人心有不甘。思慮之此,魯肅終於忍不住長嘆一聲道。"齊軍對鹽場看管甚緊!公子就算再多留半年也無濟於事。"
"子敬毋需氣餒。"孫權擺了擺手道,"齊侯已下令在冀州增開鹽場,屆時吾等或許還有機會打探熬鹽秘技。"
話說到這份上魯肅心知孫權這次是吃了秤砣鐵了心要留在龍口,於是他只得苦笑道,"看來公子此番是不取頭名,誓不歸也。"
"龍口城內潛龍伏虎,權豈敢託大。"孫權嘴裡雖說得謙遜,臉上的表情卻分明寫著"志在必得"四個大字。原來此番曹操與蔡吉同時開科取士。兩者雖都是北地大諸侯,但曹操代表了朝廷代表了天子。因此不少北地知名的才子都選擇了前往鄴城赴考。龍口這邊的考生無論是在名聲上。還是在數量上都遠不及鄴城。孫權好歹也是孝廉出身,面對諸多沒有名氣的趕考士子,會有優越感也不足為其。
不過魯肅卻知孫權之所以能在十五歲就被察為孝廉舉為茂才,並不是說他真有學富五車,而是因為他有個兄長叫孫伯符。孫權的學識或許強於尋常寒門子弟,但龍口城內並非沒有才子。為了避免眼前的孫孝廉期望越大失望越大,魯肅決定做一回惡人道。"若論潛龍伏虎,尊經閣的何平叔算是一個。"
果然一聽魯肅提起何晏(何平叔),孫權的氣勢立馬就弱了幾分。畢竟何晏的文名早已傳遍了青徐兩州,並大有向河北發展的趨勢。事實上不僅是何晏,就連只有十四歲的曹丕亦已在青徐儒林名聲鵲起。一想起這兩人上次在詩會中的表現,孫權不禁心虛地侃侃而談道,"平叔已言明不會應考此屆科舉。更何況齊侯開科取士要的是經世之才,光會詩詞歌賦又有何用。齊侯不善詩賦。善雜學,尚能以女子之身爭下若大家業。可見詩賦僅是消遣,雜學方為經世之學。"
"看來公子甚是推崇齊侯。"魯肅意味深長地看了孫權一眼。
不同於曹操、劉備、蔡吉,江東孫氏出身"孤微"寒門,也就是非儒家的寒門,一直以來都深受儒林排斥。孫權的父親孫堅。因無家世憑藉早年仕途堅難,十七歲時便隻身冒險擊海賊胡玉。之後孫堅靠著武勇與過人的膽識一步步積累軍功並最終成為了破虜將軍。可饒是如此大老粗的孫堅依舊被儒林蔑稱為"輕狡之徒"。孫權的哥哥孫策相比父輩受過點儒學啟蒙,也曾有心收合士大夫。然而江東儒林給予孫策的回應仍然是羞辱。而這種羞辱最終導致了孫策殺高岱的悲劇。
話說高岱乃江東名士,隱居於餘姚。孫策聽說高岱聰明通達,輕財重義,精通《左傳》,便讓派人去請他出山,自己則預先玩讀《左傳》,想跟高岱講論一番。誰知有人乘機離間二人,先對孫策說:“高岱以將軍但英武而已,無文學之才,若與論傳而或雲不知者,則某言符矣。”又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