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情通常一到來就不會停下腳步。
數天後,無數遊客再次湧入海島,圍觀目前世界上個頭不是最大,推力也不是最大,體重也不是最大……
但是卻是世界第一運力的大型火箭——遠征18號再次發射!
和上次發射環月軌道艙不同,這一次,遠征18號火箭發射的載荷官方給出的資料是空間站二期,被命名為‘畫天’的新型超大實驗艙。
這個實驗艙直徑達到10米,長23.3米,單個艙段內部容積達到1400立方米!
透過公佈的照片上看,巨大艙段內部並沒有設定太多的內部設施,其內部有著一個近乎完全空置的巨大內艙形成主體結構,配合一些設施形成了這個巨大無比的實驗艙段。
兩個星期前,這個艙段的發射訊息一出,便立刻引起國內國外無數人的關注。
太特麼大了!
其內部1400立方米的空間,直接以一個艙段就完虐了國際空間站的總空間容積,這讓此前還無數拿總容積吹噓的殖人和公知們趕緊翻此前的帖子刪帖。
當然少部分頭鐵,以及膝蓋生根的還梗著脖子叫嚷著人家二十多年前的老技術,現在人家都不玩空間站,空間站是屬於落後技術巴拉巴拉這樣的復讀機術語時,燈塔太空總署很不配合,絕不給他們面子的釋出了新國際空間站的建設計劃!
該計劃就是現在的國際空間站已經服役多年,上面很多設施已經老化,實在是難以支撐到原定預計的2030年後,而這些年鵝毛熊經濟在燈塔國的制裁下又很拉胯,新仇舊恨算在一起不願再和燈塔的人共用這個空間站,燈塔只能重新尋找盟友和夥伴重新建設一個國際空間站。
訊息一出,如同最狠厲的巴掌一樣叭叭的來回扇著這些跪人的嘴臉,它們不得不捂著臉連夜刪帖,生怕自己的發言惹惱了自己的主子。
除了驚歎這個艙段內部空間的巨大之外,更令無數網友好奇的,是這個實驗艙段到底會進行怎樣的實驗,是什麼實驗會需要如此巨大的內空間?
對此疑惑,航天局給出的解釋也很簡單:
“該艙段會主要用於航天飛行器的物理效能研究。”
短短的20個字讓無數網友紛紛轉動自己的大腦,拼命想象會是怎樣的飛行器。
但只有少數人才知道它的實際用途:
這個被命名‘畫天’的反應艙其實從名字就能看出來了,‘畫’字其實就是‘化’字的諧音。
——替代已經墜入大氣層燒燬的液態膠基燃料反應艙,成為新一代生產艙。
上次那個簡陋的反應艙在完成自己的使命後,於去年十二月上旬,在航天局控制中心的控制下,將其引入大氣層內燒燬,少量未燒燬的殘骸,也落入藍星上的航天器墳地:
尼莫角。
這個尼莫角位於南太平洋南部,南極洲北部相交的位置,這裡方圓幾千公里都沒有人煙,連個小島都難以看到。
不僅人跡罕至,而且該地區洋流微弱,遠離陸地,限制了營養物質流向這片海域;再加上極強的紫外線,使這裡成為生命生存和繁衍的挑戰之地。
經過多年的觀測、研究發現,該地區的生物量極低,生物多樣性極少。
因此這裡便被用於個體較大,在大氣層中無法徹底燒盡的航天飛行器、衛星墜落的最理想區域,也就是所謂的衛星墳場,在這埋葬最出名的,當屬鵝毛熊的和平號空間站。
新世紀2001年,這個設計壽命只有5-6年,但實際執行長達15年,總重137噸的大傢伙在控制人員的操作下,消耗完最後一絲燃料,主動減速墜向墳場。
當時天空中最先拉出一個巨大的炫麗的火光,空間站在大氣中劇烈的摩擦、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