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應有變激烈的跡象,立刻減少該地區的氦氣注入來降低反應烈度。
可以說,有了這樣近乎完美的設施,航天員們再也不用冒著生命危險,在現場操作,肉眼觀察,和手工控制整個反應過程了。
‘畫天’反應艙除了增加了生產過程中的安全程度,也提高了液態膠基燃料的生產效率。
它內部安裝有自動運料機,以及自動攪拌機這樣的自動作業裝置,甚至還有數條運輸機械臂用來輔助航天員從貨運飛船中轉移原料至反應艙待用。
可以說,幾乎已經完全做到了航天員只用在安全屋裡觀察反應過程,然後等待成品完成。
兩天後,這枚有著超級巨大腦袋,裝載著畫天反應艙的遠征18號火箭,在無數遊客的注目禮中,將巨大的反應艙順利的送進預定軌道。
由於反應艙實在太大且太重,其自身的自重已經超過了空間站一期的整體總重,為了確保安全,空間站和其最終的對接足足花費了十二個小時的時間。
反應艙順利連線後,空間站核心艙外部的六個總重接近一噸的控制力矩陀螺儀停止轉動。
因為畫天反應艙接在空間站的尾部,其自身的重量和距離產生的力矩已經不是核心艙那六個小陀螺能控制得住的,它必須得依靠畫天反應艙兩頭各六個,十二個總重達到十噸的大型控制力矩陀螺儀幫忙。
在新程式複寫,以及和畫天反應艙的十二個力矩陀螺程式完成匹配後,十八個控制力矩陀螺儀開始重新工作。
這玩意其實就是一個個的大鐵坨坨,工作時以每分鐘7000轉的速度旋轉。
如果你玩過指尖陀螺就知道,在陀螺高速轉動時左右擺動它,手指會感覺到陀螺出現明顯的力量在試圖擰回原來的位置。
這就是陀螺在旋轉時產生角動量,一旦有外力去改變原有的選擇角度,它就會施加反向力量來擰回原來的方向。
不管是國際空間站還是賽里斯自己的空間站,都有這玩意來利用這個原理平衡調節整個空間站的姿態。
空間站不是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在太空中飛行的,因為太空環境很變態,被太陽照射到的地方溫度賊特麼的高,但躲在陰影區又賊特麼的冷;因此如果空間站長時間保持一個面長期曬太陽,而其它地方曬不到……保不定會出現什麼情況。
所以空間站就要像煎烙餅一樣,要保持一個速度均勻的旋轉,儘可能保證既然要曬太陽,就要均勻的曬到每一寸露出的地方。
而這些控制力矩陀螺,就是用來控制整個空間站的飛行姿態變化,從而節省寶貴的燃料。
在經過三天的飛行測試,以及畫天內部設施的搭建後,航天局控制中心最終內部確定,畫天反應艙已經和空間站完美對接形成整體,各項指標均已達到預期,可以開始運送原料。
數天後,第一批半成品原料透過貨運飛船送抵空間站,在地面人員和空間站航天員的密切注視下,第一批液態膠基燃料在嚴密的程式控制中,無驚無險的完成化學反應。
至此,液態膠基燃料終於開始進入穩定的投產新階段!
而畫天反應艙的出色表現,也讓畫天2號、3號反應艙的生產正式開始。
連帶增加生產的,是老天舟和具有下行返回能力的天舟2號貨運飛船開始在生產車間中大量出現。
……………………
拿下了YFb20發動機讓星海又添一種利器,訊息傳到航天局,讓無數航天局的研究人員為之驚歎,畢竟和航天局家大業大相比,星海那點體量和技術儲備,在完成眾多火箭的生產、研製,甚至還有玖爪這些專案的同時,還要兼顧研發出20噸級的變推力發動機……
這種事簡直讓人不敢相信。
不過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