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4部分

了?”

趙瑜聳聳肩,謔笑道:“很可惜啊,我今天不是去火器院看新式火藥的,那種火藥現在還派不上用場,份量多一點,存放時間長一點,就會自燃,這麼危險的東西哪能用?還要再等兩年……”東海現有的裝備已經遠遠領先於這個時代,有沒有新式火藥趙瑜其實無所謂,他更在意的是基礎科學的發展,不過這還要時間,需要幾十年上百年的時間去積累去沉澱。所以現在東海義學中的研究院,更多的人力和才力還是放在能快速見效的農業和紡織業上,“我今天是去農學院和織造院視察,陳先生等會兒與我一起去,你去不去?”

一聽陳正匯要來,趙文毫不猶豫,頭一搖:“算了,我馬上就回去!”與大宋的情況相同,除非有公事,不然分領東海**政兩班的兩位宰臣根本是連面都不見,一是為了避嫌疑,另一個,也有文武爭鋒的因素在。

趙文說走就走,沒半點耽擱。出門時,正好碰見陳正匯和盧明德在門外求見,三人互相打個招呼二人舉步進門,趙文揚長而去。

“臣等拜見大王!”東海國相和禮部尚書在趙瑜面前依禮參拜。

“平身!”趙瑜說著,心中有些奇怪,陳正匯來是早以定好,但盧明德是為何而來。不過見兩人的表情,倒不像是壞事。

陳、盧二人謝恩起身。陳正匯上前一步,拿出一本裝訂得約有三寸厚的冊子,雙手呈給趙瑜,“大王,這是剛剛編纂修訂好的《東海簡明字典》,請大王過目。”

“字典?”趙瑜微微一愣,把冊子接過,翻了幾頁,猛然想了起來,“終於編好了?足足有五六年了罷?!”

“五年八個月又十七天。”盧明

應道。

還是在政和年間,趙瑜尚未稱王的時候,便下令陳正匯主持編纂《東海大字典海簡明字典》,以供學生和士人們使用。但畢竟這是一樁卷帙浩繁的工作,到現在為止,近六年下來,也只完成了編入三千常用字的簡明字典,而全集性的大字典到現在也沒有眉目。

舊年王安石撰寫《字說》,趙下令編纂《新定五經字樣》,而在後世,也有《洪武正韻》《康熙字典》;宋真宗編《冊府元龜》,明成祖修《永樂大典》,還有滿清時的《四庫全書》。在華夏,編訂字典,或是大典文集,都是有很深政治意義。趙瑜下令編訂字典,雖然一開始只是為了普及教育,但在陳正匯和其他東海官員眼裡,這可是為東海正名的關鍵。所謂文治武功,沒有像樣的典籍文章,根本就算不上一個真正的國家。

所以當趙瑜下令之後,陳正匯當仁不讓自薦為主編,而禮部尚書盧明德主持實際工作,陸續加入進來的宿儒、學者有上百人之多,這些人,人人心高氣傲,又存了留名千古的心思,對字典校訂的近乎苛刻,常常為一個字的字形、釋義和發音,吵得天翻地覆。原本設在禮部偏院的編修所,也不得不搬到義學旁的一間獨院去。就這麼吵了近六年,終於把簡化版編了出來。

好!做得很好!”趙瑜一邊翻閱,一邊笑贊著,“所有參與編訂字典者,有官者轉一階,錢百貫;無官者賜田土百畝,錢同樣百貫。你倆與所有編修們說,要他們再接再厲,早日把大字典編纂出來,屆時孤必不吝封賞!”

“多謝大王恩典!”

趙瑜又翻了幾翻,又讚了幾句。最後把簡明字典的原稿交還給陳正匯,“既然已經編好,也不要再耽擱時日,現在就拿去印書館刻版罷,孤想早點看到正樣。”

“臣遵旨。”陳正匯躬身領旨,又轉手把原稿交予盧明德。

盧明德心知趙瑜和陳正匯尚有他事,出言辭行:“大王,臣先告退。”

但趙瑜卻沒有回答,盧明德便不得不躬著腰等著回話。趙瑜用手指習慣性的敲打著桌子,半天才說道:“盧卿,今年國中的蒙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