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9部分

在山東境內還好,禹城,平原,德州,一路過去,只有禹城經歷了一場戰事,地方殘破,供給無力,但好在軍糧還夠,自己升火做飯,沒委屈著浮山將士。

到了德州再繼續往北,可就不成了。

先是夫子就僱不齊了,雖說是給錢,但遠離鄉土出省境,很多本地的自己帶騾馬的夫子不願意幹,離鄉太遠,他們賺的是近程腳錢,不曾走過遠道,心裡不吃底。而且也就是信任浮山營,換了別的營伍,許諾再好,也是不能幹的。

出了濟南和德州,到了河北地界,他們知道在很多事上浮山營也當不得家,做不得主,張守仁的官職也不能通吃,情份也盡到了,當下便是有七成以上的夫子請求開發了腳錢,依依不捨的帶著自己的騾子或毛驢,在德州尋摸個短途的生意,就又向南轉回去了。

少了騾子和毛驢和大車,整個隊伍的行進就有點困難了,整個隊伍裡就剩下不到四百匹馬,一多半是戰馬,每天不僅不能拉重物,還要精心伺候著,現在馬正是掉膘的時候,不好好養著,夏秋時膘補不回來,這戰馬就算廢了,萬萬不能大意。

韃子正在往口外撤,也正是這個原因,他就是再強也不能逆天而行,戰馬要是全掉膘完了,東虜的戰鬥力也得下去小一半下來。

從德州再往北,就是運河路線,經滄州,青縣,到通州再起旱,能用漕船的話,到北京很快,而且很輕省,畢竟可以僱船,大小僱個一二百艘,載人,拉物,十分省錢省事。

當時的全中國的交通,最為要緊的就是從松江蘇州到北京的南北漕運航線。

蘇南河道縱橫,也有幾個大水次倉,到了揚州經運河到淮安清江,再到宿遷,一路北上,到臨清,再到通州,一路上是以運河漕船組成了南糧北運的生命線,南方物資,經由這條大運河,源源不斷的運向北方。

當時的北方城市,包括北京和天津,還有德州,開封在內,仰仗運河之力很多,可以說,除了元朝是以海運為主外,明初至清末,運河漕運,就是中華民族體內的大血管,生命線。

第四百一十五章 行路難(2)

沿運河走,是很省力省事,但張守仁和浮山營是沒有這個福氣了……朝旨早就下來,因為清兵在北方騷擾了這麼久,漕運斷絕,通州和北京的庫藏糧食也很吃緊了,現在運河上全部是北上的漕船,把前一陣積壓在那些水次倉裡的糧食趕緊往北方運。

說起來這一次大明損失之大,簡直無法計算,光是臨清倉裡的糧食就不知道損失了多少,臨清倉是運河中段的超級大倉,每年幾百萬石糧食在這裡中轉,除了送往北方的,山東全省的漕糧也是先運到臨清,從臨清再起運折返山東,魯軍的軍糧,也是如此,雖然廢事,但這就是百年傳承下來的規矩,現在好了,被清軍搶了個光光,朝廷倉儲上就更加吃緊了。

倉儲吃緊,當然是拼力彌補,所以運河中滿滿當當的全是漕船,民船已經禁絕,而漕船隻有運軍可以操作,往常時候,這些運軍帶著貨物,賺點外快什麼的上頭也不會管,現在這會子,任是誰也不敢,要是出了漏子,那就是非掉腦袋不可。

於是德州的運河線路是不能走了,只能走旱道。

旱路打算就是走獻縣,河間,高陽,保定,京師的路線。

有點兒繞,但張守仁另外有打算,這條路線就算是定了下來。

出了德州界,這道路就更加難行了。

整個河北,也就是當時的北直隸被清軍都是禍害的不輕。村莊荒蕪,有的直接就被燒的光光,到處都是一片荒涼景像,行人極少,南北交通只是恢復了運河主幹道,保定府和河間府的交通並沒有恢復正常。

偶然遇到的,也都是躲過這一場兵災的當地百姓,個個衣衫破爛,神色灰敗,遠遠看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