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4部分

孫爸抽著煙,用樹枝在院子裡的地上畫著,一年的遠景就近在眼前。

孫剛看不懂,從爸爸舒展的臉上,他能讀出,那是又一年的豐收和喜悅。

最後,父親扔下樹枝,撇掉棉襖,換上夾克,扛起鐵鍬。他不是打架,立春了,墨齋 。。貓了一冬,他要“打春”,給莊稼鬆鬆土,種上希望。

孫剛終於嗅到春味,打春的味道。

這個“打”一點也不暴力,像兒時父親的呵責,滿是愛的氣息。

冬使人慵懶,不知春在何夕,要“打”,才能驚醒夢中人。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春天是付出的季節,要勤到自己的田地看看,不能荒了莊稼,荒了時光。

孫剛也找來一把鐵鍬,加入爸爸的陣營。孫爸看看兒子,笑了笑。

父子倆一前一後的,來到自家的麥地裡。

立春剛到,新年還沒完,空曠的田野——麥田裡就多了忙碌的身影。都在對越冬作物進行田間管理,中耕鬆土,追施返青肥,防凍保苗。

大家都趁著打春抓緊培土理溝,或追施土雜肥或泥肥,以控制小麥地上部分生長,保護分櫱節和幼穗。

有些對受凍麥苗及時進行追施速效肥料,使麥苗恢復生長,促進小麥萌發高節位分櫱,產生新生分櫱。

很多家庭半大的孩子都跟著父親到地裡忙活,他們知道,他們的父親也知道,孩子並幫不了他們多少,但起碼,孩子可以陪陪他們,陪他們一起“打春”。

孫剛和爸爸一起把麥地裡的排水溝清理一遍,夯實。

回家的路上,遇到很多村子裡的小孩,絨帽上都縫著一隻“春雞”。

立春之日,這一天人們為討吉利有用彩色棉布和棉花縫製成公雞飾手工縫製的“春雞”。釘在兒童的衣袖或帽子上,名為“春雞”。

佩戴時要求男左女右,寓意豐衣足食、茁壯成長、吉祥如意。

剛進臘月,家有孩子的農家婆媳,便從針線筐兒裡翻撿出平日裁襖做褲剪一名頭戴“春雞”的孩子剩下的花布頭兒,開始縫製春雞。

在立春節給孩子戴春雞,是老輩子留下來的傳統。

只要是老輩子留下來的,都會有根有脈。

為什麼在立春這天戴春雞兒,而不戴其他小動物。

據老輩人說,雞和吉同音,取個吉利的意思。

再者,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之首,在立春這天開始戴,也象徵孩子從小開始便吉星高照了。

還有另外一種說法,過去農村貧窮,一到春天,就出現糧荒,斷炊的、出門討飯的並不鮮見,農人窮怕了,讓孩子在立春這天戴上春雞兒,期盼將來能過上不愁吃穿的好日子,從此不再遭受雞(飢)荒之苦。

春雞做起來很簡單,先把花布料按所需的雞樣子剪好,用花兒線縫合時留下一個口兒,把爛布頭,或棉花,或小米,或小豆當作填充物塞進去,然後將口兒縫上。

春雞的雛形便有了。

接下來,要用黑線給春雞縫出眼睛,再用一小撮兒五色彩線縫在春雞兒的屁股上,算作尾巴,一隻俊俏的春雞兒便栩栩如生,但手兒巧的媳婦還不滿足,還要用一丁點兒紅布縫成一個小巧的紅辣椒,紅辣椒的頂端還要縫上一小塊剪成齒狀的綠布。

最後用線把這個可愛的小紅辣椒吊在春雞兒的嘴巴下,晃晃悠悠的,煞是可愛。

這一切完畢後,要在“打春”的頭天晚上,縫在孩子的棉襖袖子挨肩膀的位置上。

一般男孩兒的春雞縫在左邊的袖子上,女孩兒的春雞要縫在右邊的袖子上,使之符合“男左女右”的老傳統。

有縫製兩隻春雞兒的也就不論孩子的性別了,一個袖子上縫一隻,看起來更花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