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有盡有。辛勤了一年的鄉親們揣著大把的票子,盡情地享受著購買年貨的喜悅。
大家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快過年了,多買點兒東西,應該好好過個年了。
集市上則沸騰了,像燒開了熱水的鍋。人擠人,肩挨肩,人群中的叫喊聲,吆喝聲此起彼伏。
尤其是賣佐料的攤子,他們把自己所賣的佐料編上歌謠唱起來:“大茴香、小茴香,買回家中熬鮮湯;大八味,都要買,家人誇獎決不怪”好聽的歌謠味兒摻和著佐料沁人的香氣,飄出了好遠,牽動趕年集的人們,心上象絞著轆轤,急切的情緒實在按捺不下去,紛紛圍上去掏錢購買。
集市上,賣對子、灶神、香把、煙花、炮竹以及年畫的特別多,這些東西,紅黃綠藍擺滿地,分外耀眼。年畫攤上,什麼觀音送子圖、財神灶王爺各種各樣圖案的年畫應有盡有。
孫剛依稀記得,在他童年的時候,每個年集,在一個春聯攤上,一位留鬍鬚戴花鏡極有學問的老人在案上鋪平紙,面對著圍觀的人們,揮毫書寫門對,字跡寫得很老成,每每寫完一字,便引來圍觀的人嘖嘖稱讚。春聯行草隸篆,氣象萬千!
現在現場寫對子的人少了,一般商販都是進的印刷好的,那樣便宜又方便。
一到年集的時候,所有的商店改變了他們以往在屋裡賣貨的習慣,紛紛在門前掛滿了各種鮮豔的服裝、鞋帽、布匹等等,豐盈的商品真可謂是琳琅滿目,使整個年集盡顯出一派繁榮的景象。
而且把街道弄的十分擁擠,本來能街上很寬敞的,路邊的門市都把東西從門口擺到路邊,所以街道越來越窄。
孫媽買了少量糖果和水果,留待過小年祭灶神時用。
西瓜子和葵花瓜子兩種都稱上不少,年後來串門的親戚朋友多,所以都要多預備一點兒。
蘋果桔子和糖果也必不可少,因為這些是給小孩子們預備的,他們來家裡拜年,都要“帶”點兒東西走的。
賣衣服的門市或者攤子上,大人孩子衣服款色花樣,讓人眼花繚亂。給孩子買衣服的大媽嬸子們看了又看,比了又比,忙得不亦樂乎。就是為了讓孩子們高興高興,過大年穿的喜慶點兒。
有些東西平日裡不怎麼好賣,到了趕年集時,往往只因為它有個吉利的名字,價錢便飆升了起來。比如豆腐,再貴也要買,因為豆腐的諧音押著一個“福”字,吃了有福,焉能不買?比如白菜,諧音“百財”,除夕的餃子餡非它莫屬,是必須買的。
年集上最熱鬧的地方,應該說是賣鞭炮的攤子了。年集上最快樂的要屬小孩子了,他們除了要好吃的外,最喜歡去的地方是爆竹市場。在那裡他們會纏著大人給買各種各樣的花炮,“二踢腳”、“起火”、“鑽天猴”、小火鞭、“小豆炸”。
那些賣煙花鞭炮的商販更會為抓住這一年中展示自己產品的最佳時機,扯破喉嚨不遺餘力地叫賣聲,加上此起彼伏的噼哩啪啦不絕入耳的鞭炮炸響,孩子們歡呼雀躍的呼聲淹沒在在濃濃煙霧中。
扎著堆裡三層外三層的圍著攤子,並且品頭論足地嗡嗡議論著。愛炮心盛的娃子們,不顧大人的斥責,在人群空子裡擠來串去,東奔西喊,蹦蹦躂躂,跳跳趲趲,盡情戲耍,拼命地撒歡兒。
菜攤前,幾種稀罕的青菜格外搶眼。肉市裡,牛羊豬魚雞鴨,都自成一體,各佔一堆兒。
這幾年裝飾精美的紅蠟燭也開始上市,在堂屋上沿的供桌上,需要這種蠟燭。賣蠟燭的攤子多在熱鬧處放一個大方桌,桌上擺滿圓的、方的蠟燭,有大有小,成雙成對,上面印著金色的圖案和吉祥語。有的攤子為顯示質量,還特意點上一對。蠟燒著著紅色的燭油,燃得整齊,不淋不流,堪稱上品。
如果說平日裡這些集並不見得都那麼興盛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