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健康成長!這實在是一個了不起的女性!許多年後,將軍的夫人出現在延安。周恩來對張家的姐妹們說過,“你們的母親是值得尊敬的英雄,她受的苦,比你們兄妹幾人加起來都多。”那時候,這位堅強的母親已經為了追求自由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她的最小的女兒在離開老家回北平的路上不幸染病去世,而最小的兒子卻在跟隨她歷盡千辛萬苦奔赴延安的途中不幸死去。
張家三姐妹
孩子們就這樣在母親的一片天空下無憂無慮地成長,父親的不幸早逝並沒有在她們的生活裡留下太重的陰影,相反,父親的正直豪爽,母親的嚴謹堅毅,卻在他們的性格里留下了清晰的烙印。
1934年,高中畢業的哥哥突然提出要報考黃埔軍校讀炮科。聽到這個決定,一直遠離軍政界老關係的母親心頭的傷痛好像又被觸動了,但為了告慰丈夫的在天之靈,她還是同意了。很快,哥哥就離開了家開始了他的軍人生涯。
三姐妹已經長得惹人喜愛。
大女兒張瑞珍(後改名張楠)考上了中國大學國學系。她長得高挑身材,圓圓的臉上一雙明亮的眼睛時常透露出思索的神情。她的體型像父親,性格卻像母親,沉穩、獨立、反應快,遇事有主見。她喜歡體育,尤其喜愛鏢槍運動,經常一早就騎著單車出去,在學校空曠的操場上練習投鏢。當鏢槍從她揮舞的手臂中高高地飛起,劃出一道弧線衝向遠處的鏢靶時,她的心裡就湧動著青春的喜悅和激情。
二女兒張瑞芳正是豆蔻年華,她中等個子,端莊秀美的臉龐,眉宇間透露出青春和靈氣。還在北平女一中讀書的時候,她就被那裡濃厚的演劇氣氛所感染。學校逢年過節總要舉行演出,參加的不僅是學生,連教師工友都同臺演戲,這對天生就喜歡錶演的她來說真是再合適不過了。她成了班上的遊藝股長,把大部分業餘時間都放到排戲上,田漢的劇本是她們的首選。她多半演女角,在和扮演男角的女生對白的時候,常常要忍不住笑起來……
就在排演法國作家莫里哀的《心病者》的時候,她認識了一個叫餘克稷的北平大學理工科的高材生。這位臨時請來的導演,被眼前漂亮活潑的小姑娘吸引了,每週都要給她寫一兩封信。瑞芳躲在宅院二進門口,搶在第一時間從拉門鈴的信差手裡接過信來,讀著那些熱情的話語,她的心裡被朦朦朧朧的感情所掀動著,那時候,她還弄不清這是不是愛情,更不知道自己的生活後來會和他發生那麼大的關係。
1935年秋,張瑞芳如願以償地考上了北平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因為沒有戲劇系就上了美術系。脫下了藍短衫和黑裙子,穿上了讓體型顯得更加秀美的旗袍,再也不用啃那些讓她感到頭痛的數學了,她的藝術才能如魚得水般地釋放出來。
那時候,三女兒張瑞珊還是一名中學生,她已經把名字改為張昕。和二姐不同她喜歡數學,一向功課全優,先是以第一名的成績考進了難考的、學費全免的北平師範學校,後又插班進入女一中,一年後即將報考清華大學。
在張家的女孩中,她顯得聰明文靜。我見過一張她中學時代的照片,她身穿白襯衫黑色長裙腳上一雙黑皮鞋,騎在一輛腳踏車上,齊耳的短髮在風中輕輕地飄起,夏天的陽光撫摸著她的臉龐,把她健美的身影留在衚衕長長的土路上,在她身後不遠處,是四合院的高臺階和厚實的大門。那張照片雖然有些模糊,看了卻讓人有些愛不釋手,老北平古樸寧靜的衚衕襯托著車上姑娘清純的笑容,讓看過的人不由地有種期盼,希望生活永遠像這個夏天一樣的單純寧靜陽光明媚。
那時候,一切似乎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張家的三個女孩,就像是三朵正在綻開的花朵。她們雖然並沒有像母親最初希望的那樣學作醫生,但她們都有著自己的喜好,而且健康活潑,成績優秀,這足以